后记:续修汪氏族谱,祖陵立碑,了却祖愿



后记:续修汪氏族谱,祖陵立碑,了却祖愿

2018年,寻根安徽,天意祖德,终达圆满。大雁回巢,魂归故里,始祖魁龙公九泉之下也可含笑安眠。往事如烟,沧海桑田,追忆过往,不禁思绪万千,看到祖先清朝乾隆年间为了生存,逃荒避难,千里迢迢来到内乡,更名立足,创业维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距今二百八十余年,作为后人,我们应传承祖德,秉承祖训,弘扬族义,续修家谱,祖陵立碑,了却祖愿。

三修族谱,魁龙公墓陵立碑、修葺等任务,在广大宗亲的鼎立支持下,现已全部告竣。特别是得到安徽老家宗谱十三修理事会会长汪自财,名誉会长汪德柱、汪之荣、汪德环、汪之录,秘书长汪守池等人的亲切指导;汪建敏宗亲在百忙之中专门跑到内蒙古考察石质,精心挑选,最终给我们捐献了一块质地上乘的魁龙公始祖墓碑;汪丙昂宗亲,虽远在成都,但情系家族,自己出资请专业画家给我们绘制了魁龙公像;汪玉才、汪长年、汪君立、汪石头、汪丙华、汪建中、汪君凯、汪君崇、汪中朝、汪玉兴等捐款数额大,捐款积极;刘兴卓,今年已八十五岁高龄,但能顾全大局,踊跃捐助;出门闺女汪君荷、汪君瑞、汪君媛、汪改兰、汪君倩、汪瑞层、汪海燕、汪秀香、汪小莲、汪君盼、汪青云等身在异乡,心系家门,她们在女宗亲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汪海定、汪大国、汪生林、汪长安、汪献有、汪子强、汪富国等宗亲,虽然家境较贫,有些还是贫困户,但为了续修族谱,毅然决然拿出自己少有的积蓄增砖添瓦;还有汪石头宗亲,虽年已七旬,但干起事来从不马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自从续修族谱开始至今,我们走遍了族人所属区域的乡乡、村村、户户,所到之处受到族人的热诚欢迎和积极配合。在此,对这些族人及上述宗亲深表感谢,特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编纂的日日夜夜里真是百感交集,曾几度拿起笔又几度放下,看着那破损、残缺的一修布谱,记载不全的二修二门、三门族谱,新登族人名单,想到祖先们生存之艰辛,或许一个人,或许一家人,或许空着手,或许挑着担,餐风露宿,流离奔波……,每当心上受了委屈想要放弃时,细想祖先从安徽迁到这里,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总觉得他们时刻在鞭策着自己,使得在昏沉中猛醒,又回到那枯燥,繁复的编排之中……。编修家谱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重要的是开创未来,凝聚族人,唤起族众敬祖爱族之心和责任感,从而振兴家族。愿我族众永远和睦相处,互通音讯,尊老爱幼,发扬先祖之美德,共享天下之太平。

古人说得好,亲只有三代,而族有万年,我们这支自八十四世祖魁龙公从安徽的大别山,受尽磨难,迁徙至豫西的伏牛山。虽历史久远,沧桑巨变,但汪氏家族,祖德承传,族风亲和,人丁兴旺,后裔枝繁叶茂,贤能辈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着希望,创造着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走向了南阳、郑州、新疆、成都、辽宁、北京等全国各地,真可谓硕果累累,人才济济,可以说我们是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子孙后代。

在经济社会浪潮的冲击下,极个别宗亲的宗族观念淡薄,拒绝捐款,冷嘲热讽,情如蝉翼,使人们为之寒心,这样怎能谈得上合族团结,富家强国呢?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大多数宗亲还是表现良好,只有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继承先祖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与社会同步发展,团结宗亲,才能共谱时代凯歌,共建美好家园!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从开始的策划,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排查摸底,下去积资收费,又根据上两次修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寻根溯源,全面整理,最后汇总、校对、抄写,才正式定稿,故工程之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更加丰富本谱内容,特增加了照片,寻根安徽联谊交接,魁龙公墓陵修葺立碑仪式,各位族人的家庭及本人的简要介绍,去世人的影像及简历等等。总之是要提醒人们,团结友爱,饮水思源,乐善好学,勤奋进取,了解家史,热爱家族。

在本次修谱和编撰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排除一切困难,力求修谱尽量完善。我们严谨负责,补漏拾遗,查证求实,不辞劳苦,但因时间仓促,精力有限,族人散居较广,续谱任务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谱中有些数字、地名、人名、职务、图片等全凭族人提供,尽管着力编撰,亦难免有疏漏不整之处,敬请族人和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多多包涵。

内乡族谱三修理事会

九十一世裔孙  汪丙华  作

二○二一年三月一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