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宗法制度确定了季孙公的采邑位置




周代的宗法制度确定了季孙公的采邑位置

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以后,为了维护周王朝家天下的稳固,将夺得殷商的土地和奴隶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和功臣,并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赐予不同的爵位,按照“国、邑、关、乡、亭”封给大小不等的土地面积。

国君再把自己的封国,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和大臣即“卿大夫”。卿大夫再把自己的采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即“士”,士的领地称为禄田。这样层层分封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相依的等级结构。分封主要以血缘为依据,也就构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西周的宗法制度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从周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第二,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周天子相对所有其他封国来说是大宗,其他封国都是小宗;同样在诸侯国中,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在各个相对关系中,小宗要服从大宗,有义务纳贡、帮助出兵:大宗要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

第三,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庭组织,又是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

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大家长。在这种双重统治之下,官吏和各级行政机构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因此西周宗法制度的实质在于保证夺取政权的家族对全社会实行家长制的统治。可以说,宗法制度构建了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结构。在宗法统治之下,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合二为一,家族观念、家庭道德与国家法律互为表里,由此形成了西周法律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保证国王家长制专制统治的绝对权威,礼仪救化与刑事镇压相辅相成等。

毕公高受封毕国以后,宗法制度所决定他只能在毕国给儿子们分封采邑。毕国在今天的威阳市境内,邻近西安的地域。北边是幽国。

毕公高有四子,长子毕伯因战功封楷国而楷氏,成为楷氏始祖。次子毕仲承王室传承毕氏。三子庞氏和幼子潘氏都在毕国分封有采邑

西周末年(约公元前771年),西我人从北边攻灭毕国,取丰镐成周,杀周幽王于丽山,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成周,开启东周王朝时期。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