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潘氏玉叶公支系季孙世代和潘徐冲始迁祖考证的结论



族史考证序

——关于潘氏玉叶公支系季孙世代和潘徐冲始迁祖考证的结论

中华潘氏,全国一祠,始祖一人。自始祖季孙公起已传承一百一十多世,三千余年。潘氏世系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总人口数居全国第36位,遍布世界各地。

我们祖居现河南省新县沙窝镇熊河村潘洼(古时称潘家洼)的潘氏宗亲及其后裔系季孙分支。据清道光甲辰年(即公元1844年)本族潘文重、潘重三等先祖创修的《潘氏宗谱》记载,祖居潘洼的潘氏宗亲及其后裔发祥于现河南省光山县泼陂河镇徐楼(古时称潘徐冲),自外始祖潘玉叶公、内始祖陈氏起,历时四百余年,目前传承至第十六世,在世总人口千余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潘文重、潘重三等先祖在创修我们这一分支的宗谱时,未能考证出季孙公之下、潘玉叶公之上诸祖为何人。但肯定的是潘文重、潘重三等先祖在创修宗谱时已明确在潘玉叶公之上还有先祖,只是当时无法确定为何人。因此,在潘玉叶公之上发生了世代延续记载断代现象,不得已的情况下,推潘玉叶公为我们这一分支的始祖。潘玉叶公之上诸祖为何人,有待后人考证。1989年(农历己已年)我们这一分支中的能人、贤人潘传科、潘中虎、潘中钊、潘中绵、潘中宏、潘中启、潘国民、潘国祥、潘国武等在潘文重、潘重三等先祖创修的《潘氏宗谱》基础上进行了二修宗谱,但遗憾的是二修宗谱时,仍未能考证出我们这一分支季孙公之下、潘玉叶公之上的世代先祖。

古人云:根深者蒂固,源远者流长。考氏族世系,追根溯源,让后代知晓自己的祖先是谁,根在何处,是尊祖敬宗的前提,数典忘祖,如水无源,如木无本,谈何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虽日祭祖追思,何为祖?祖由何来,祖由何敬?敬祖不知祖,实为不尊不敬。

我们这一分支,自季孙公之下、潘玉叶公之上,世代延续记载断代已历时久远,如不抓紧时间考证清楚,将年湮代远,越难以考证。本着告慰先祖,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决心在当今考证清这一支潘氏宗亲的季孙世代和潘玉叶公之上祖,不给子孙留存疑,以承一脉血统,传承族史。为此,族众公推潘传科、潘中宏、潘中启、潘国民、潘国才、潘国有、潘国武、潘国家、潘明金等负责族中事务,并决定对潘玉叶公之上祖进行考证。从公元2008年清明始,族中潘中宏、潘中启、潘中勋、潘国民、潘国安、潘国才、潘国有(潘洼人)、潘国武、潘国富(王洼人)、潘明安、潘明龙、潘明银、潘明金、潘明峰(王洼人)、潘明富等人展开了寻根问祖和考证。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询问、查阅众多的相关族谱资料,和本族其他宗支比对、“靠谱”等,并反复论证,终于考证出潘玉叶公为季孙九十三世,潘徐冲潘氏始迁祖为季孙九十世潘长纶(读作guan,又名应朝,详见湖北省黄冈《潘氏大同宗谱》)。依此上溯,直达天下潘姓始祖季孙公,代代清楚,下推长纶十世为“文”字辈,是季孙九十九世;长纶十六世为“国”字辈,是季孙一百零五世;长纶十七世为“明”字辈,是季孙一百零六世。这一考证结果合情合理,有实有据,可信,意义重大,应予以采信。但这一考证结果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遗憾,即潘玉叶公之上两代(季孙九十一世、九十二世)的名讳、生卒未能查清,有待进一步考证。具体考证过程和有关采信资料详见《关于沙窝潘氏远祖的探讨-寻根问祖报告书》(单行本)和《关于沙窝潘氏始祖玉叶公季孙世代的考证》,不再一一列举。

在具体考证中,特别指出的是潘中宏等宗亲,为考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希望族人铭记。另在考证中,本族部分宗亲也提供了一些线索、意见和建议。虽然有些意见或建议未被采信,但也为考证做了一定的工作,体现了他们对本族事务的关心和热爱,值得尊敬和肯定。同时在考证中,我们也得到了黄冈、黄陂、罗田、白雀等地潘氏宗亲其他支派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族代表2012年11月3日在沙窝召开会议,特作出以上结论,以昭示后人。

宗亲代表签名如下:

季孙104世、长纶15世、玉叶12世:

潘中勋 潘中启 潘中旺 潘中宏

季孙105世、长纶16世、玉叶13世:

潘国有 潘国宝 潘国田 潘国民 潘年金 彭道权(国意妻)杨行凤(国勋妻)潘国富 潘国武

季孙106世、长纶17世、玉叶14世:

潘明龙 潘明军 潘明安 潘明峰 潘明金

季孙106世孙 明龙 敬撰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