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潘氏革命先驱——潘文治



现代潘氏革命先驱——潘文治

潘文治(1882年-1949年),番禺鹿步司朱紫乡(現广州市天河区东圆镇珠村,黄埔第一、二次建区时,东圆、珠村均属黄埔区辖)人,出身于贫苦家庭。

1900年,得老师帮助,考入黄埔水师学堂(黄埔军校前身)学习驾驶,为第八届学员。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毕业,派往英国留学深造。

甲午海战失败之后,中国开始了艰难而缓慢的重建海军之路,先后从英美等国购回43艘军舰,其中从英国订造的“海圻”,号称“天字第一鐘”。潘文治是清政府官派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的海军精英,屡次升迁之后成为该舰协长。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乔治五世继位,清政府派出海军部巡洋舰统领程壁光率领“海折”舰和300多名海军前往。

在这次万里远航中,潘文治利用在英国学成驾舰归国的经验,协助舰长汤廷光处理了许多舰上事务、排除了许多险情。在英国,中国海军的昂扬面貌,也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

“海圻”舰尚未归国,辛亥革命爆发,这艘被清政府视为骄做的“海上流动国土”随即改旗易帜,加入革命。1912年5月,海折舰抵达上海吴淞口,获孙中山嘉奖。潘文治于1913年1月获海军少校衔,之后并获二等银色奖章、六等文虎章、一等奖章等众多嘉奖。

归国后,于1919年任永翔舰舰长。

1922年,陈炯明怂恿他签名反对孙中山,被他断然拒绝,并愤然辞职回乡种田。后经孙中山动员,才继续从事海军工作。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最先避难登上潘文治为舰长的楚豫舰,在舰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才转到较大型的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

在最困难的时刻,潘文治等为保卫孙中山,率舰在广州珠江上边战边开往白鹅潭,坚持战斗50天。孙中山当时曾给海军很高评价说:“吾国海军,皆能如今日舰队将士服从命令,则国事早定,岂复有如此之变乱乎。

1923年5月,潘文治为舰长的福安、永丰、飞鹰、舞凤4舰继续留驻广州,追随孙中山。同年11月8日,孙中山在《给潘文治的指令》中,赞扬他“志行纯洁,深资倚界”。翌年,潘文治的父亲潘鼎文病逝,孙中山亲笔书写“国器掌珠”送挽。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