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谱故事之永纲入陕(习元之曾孙叙)



杨氏家谱故事之永纲入陕(习元之曾孙叙)

清朝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年),四川不少地方癌疫成灾,匪贼为患,民不聊生。

这一时期,有一位在官府当职的年轻人年仅二十四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叫杨习元。他耳闻目睹一些官员贪脏枉法,侵吞国家下拨的赈灾粮款,对此深恶痛绝。义愤填膺,他凭着老祖宗传承的「精忠报国」的坚强信念,初生牛犊不虎,斗胆揭发了贪官的罪恶行经。贪官们一时手忙脚乱,惊恐万分。他们为了不使贪腐罪行的暴露,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果断措施:一方面严密封锁消息,一方面为习元捏造出谋反的罪名,并火速将他捉拿归案,他们采取先斩后奏,立即将习元就地正法,还扬言要诛灭杨氏满门。

这一噩耗不经而走,一股风似的传到了福寿乡福寿里,父亲杨永纲知道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草草对习元三岁的小儿子家贵作了安顿,自己用箩筐挑着不满七岁的长孙家潮和童养小孙媳冷氏连夜向陕西方向逃命。一路艰辛、苦不堪言。在难以上青天的蜀道上疲于奔命。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来到了陕西紫邑任河里内权河高桥一甲,小地名裴家坝木竹坝凉桥边住了下来。

刚刚来到这个陌生之地,举目无亲,只有在凉桥边的石崖下垫起一层厚厚的稻草当作床铺。没有吃的、爷爷乞讨了一些粮食,挖了一些野菜充饥,就这样祖孙三过着吃了上顿没下的生活。

爷爷每天除了料理家务,照看俩孙,还要在附近大户人家打短工换一些吃的。里里外外一把手,白天黑夜无闲时。懂事的家潮看到爷爷从早到晚劳累奔波。主动要求到力持寺(今泥池子)李翠南家放羊。为了挣一口饭吃,小家潮每天天刚亮就起床,从裴坝走一里多路来到力持寺,早去晚归,就这样有时连一顿饭也挣不到吃的。

一天下午太阳渐渐偏西了。小家潮将羊群赶回羊圈,正准备收工回家,这时东家发现少了一只羊,气急败坏的对小家潮又打又骂、厉声说…「找不到小羊、非打死你不可!」小家潮只有饿着肚子。在树扒里。在土里上来回寻找着,最后终于在河边的石崖边找着了。原来是一截树又卡住了小羊的一条腿,怎么拽也拽不掉,小家潮随着小羊咩咩的叫声来到眼前,解救了小羊。这一天,小家潮不但没有吃上午饭,还挨了一顿打骂。当他回到家时已经傍晚时分了。精疲力尽的小家潮倒在草床上就呼呼地睡着了。爷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此。再也不让他去李家放羊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爷爷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劳累成疾,病倒在底上。那时连吃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那还有钱治病啊!一拖再拖、最后硬是被拖死在病床上。刚满十二三岁的家潮。哭哭啼啼地走东家。求西家,请来几个大人简单安排了爷爷的后事,安弊了爷爷。

爷爷的离去给了小家潮莫大的压力,没了主见、没了依靠,更没有爷爷生前那种自在。几日里,除了泪水洗面。不知做什么好。每当回想起爷爷那种慈母般的笑容,心里才舒服一些,但一瞬间,又回到悲痛里了,毕竟才十二三岁的孩子呀,今后的路怎么走。还真难以想象啊!

几天里失去亲情而带来的悲痛是无法形容的。悲痛中有思念,思念中有悲痛,在悲思交加中,小家潮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爷爷不只一次提到爹的事。总是说:你爹是好人,是被别人害死的」特别是爷爷卧床不起一个多月以来还多次重复这件事,并千可咛万嘱咐不要跟别人说,不管是什么人。

小家潮在想:「我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爹他怎么啦,为什么被別人害死了,还不能说出去?」从爷爷说话时那种恐惧的神态里,可以感觉到是一场多么可怕的悲剧啊。

「………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刚来到裴坝的第二年腊月三十天下午,爷爷从东家那里提回有二指宽一块肉和半瓶酒。那年的年夜饭吃得够好了,也许是爷爷因为高头而多喝了点酒,扣无遮拦地道出了父亲的被害和爷孙三连夜逃命来陕西的事。」

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辛苦斗,家境也逐渐的好了起来,除了有一些余粮剩米外,还添人进口,成了一个象样的家了。但是,平静的生活也难免有些波折,在长子成聪还未成人不幸夭折(据说是在树扒里玩耍被一只豹子吃掉)。就在这事发生不久,又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又发生了。

一天,一位近五十岁的中年好女找到了家,她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从那疲劳不堪的面容里看得出她已经好久没吃东西了。家潮连忙吩咐冷氏做饭,一边吃饭,一边问她从哪里来,又准备到哪里去,她竟不犹豫地说出了实情。原来二十多年前,爷爷挑着家潮和冷氏连夜逃走后,官府每年还要派官差到福寿追查此事,真是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果真想斩尽杀绝呀,家潮听到这里顿时吓了一身冷汗,一时不知所措。必想还真应验了爷爷生前一再嘱咐「不能说出去」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一旦漏了风声,真会遭到灭顶之灾啊,想到这里家潮心里稍微平静一些,为了天衣无缝地封锁来陕西这一消息,还得继续隐瞒下去。就这样家潮不得不做出辜负母亲的事,暂不相认。这一残酷的事实果直是多终身。

又是几年过去了,家境也是不断地好转。一天,堂祖永爵公稍信说白湾严家有一座木架结构房屋出售,建议把它购买下来,家潮觉得是好事,决定买下来。于是将已经成人的次子成明留在武湾,购置了严家五间木架结构的房屋,俗术称「老房子」,定居落籍。为此,习元案所涉及家族安危的秘密一直隐瞒到现在。

为了纪念习元晚清时期族中文人杨克明将派行中的「习」字改为「奠」以此来纪念「奠元」这位族中豪杰。

【注:杨克明(习元之曾孙)】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