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一本传世家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家谱文化

族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家谱在人们的认知中有“辨亲疏、明昭穆”等重要作用,古人云:“谱牒立身之本也”从中可见,家谱、国史和方志虽然同属于三大历史文献,但家谱通过追根溯源,更能够解答“你是谁,从哪来”的疑惑。

家谱是体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想要在修谱时做到尽善尽美,让自家能够修出一本传世家谱,往往需要遵循以下五点原则:

家谱原则

一、以史为据,述为不论

家谱中的内容是记录着家族兴衰荣辱的历史资料,在记载时需做到实事求是,如果在编修家谱时没有历史事实依据便凭空捏造,那便不能称其为“家谱”。

史料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以史为据编修的家谱能够增强家谱的可信度,但在家谱编修时,应在时间和人物的生活轨迹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史料、辨别史料真伪、搜集本姓氏始祖、家族名人等重要资料,做到客观的去记述。

二、详今略远,薄古厚今

随着历史的发展,史料的记载在此基础上也逐渐完善,因此近现代的史料往往可信度和可考证性远高于远古时期,所以家谱在记录内容时也因重视起记述当下事件和人物。

以此方式来记载人物和事迹,不仅能提高家谱的可信度也能大大提升修谱人在收集资料时的效率,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而所记录的近代事迹因为时间和生活环境的相似还能更加引起阅谱之人的兴趣、共鸣和感受。

三、回避敏感内容

在编修家谱时,关于国家的相关敏感问题不应出现在家谱中,虽说敏感的问题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但是我们却是无法保证在此后被传阅的过程中,内容被过度加工导致出现造谣、传谣等情况,所以类似的敏感问题不应出现在家谱中。

四、生不立传

“传”又名“传记”,它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是一种后人对先人的评价性文章,主要是根据各种书面、口述和和调查相关的资料整理后,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生不立传”指的是前人的举止并不是一两件事便能定论甚至加以评论的,因为判断历史的对错也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下而定,切记不能以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古人,现代的标准也不能作为后人对现在人们的标准。

五、尊谱施教

谱书具有教化作用,翻阅家谱的第一读者更是家族族人,所以在家谱中应弘扬积极向上、克勤克俭、互帮互助等社会正能量,其中若有负能量的内容则是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有可能不利于年幼的家族族人身心健康。

家谱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很多家族的家谱从古时修谱传承至今,这与遵循编修原则是分不开关系的,身为后人的我们在修谱时也应注意这些问题,修出一本传世家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