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序言:我们尽全力出了这本记载下荫营田家沟家族史册的好谱玉



族谱序言:我们尽全力出了这本记载下荫营田家沟家族史册的好谱玉

披族图牒则见世代之分明

阅族卷帙则识子姓之繁衍

饬伦纪而长幼尊卑之分定

敦亲睦而佰叔兄弟之恩明

谱牒是有文字以来,始终伴随着宗族组织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种文献,是家族组织的组成部分,因家族制度的发达,谱牒也随之盛行。

谱牒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失传,但从清人所辑的今本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统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总谱。

新谱学的创始人是宋朝的欧阳修和苏洵,欧阳修在仁宗年间编写了本族的族谱,在《欧阳氏谱图序》中说:“欧阳氏族之所以人丁兴旺发达,族人仕途光明,科成功,有赖于家传之“遗德”——“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如果子孙们能将此种信条“守之不失,必有当之者”。而苏洵在说到修谱的原因时说:“情见于亲,亲见于服,服至于衰,而至于缌麻,而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吾所与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苏洵这段话真挚之情溢于言表,谱学的精神功能此时才真正被提上日程。修谱以激励族人的宗亲情感,使家族凝聚在一起。起到“明血统、序昭穆、别亲疏、祭祖先”等。曰也“前有千古,惟谱录之。后有来者,惟谱启之”。

欧苏二人总结前人修谱例则,另创谱法,或直书或纵缀,人称欧苏体,最为后,人推崇,从而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欧苏二氏所论述的修谱宗旨、原则和内容、流传很广,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谱学理论宝库。元代著名学者柳贯曾说过:“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篆,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与国家一理也。(《柳贯诗文集》),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综观古今,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地以人贵,人以地传。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编修家谱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它记录了一家族在一定时代的兴衰发展的简要历史,它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多年酝酿篆修续谱始起于2008年,间6年无果。2014年10月3日晚饭后,受上股十四世孙瑞峰叔父重托,在无一资料情况下,叔侄俩定音曰可,吾果然执笔,虽无卓越之笔锋,许显拙劣之言辞,然族人期盼之事也。经祖父辈之言传、祖辈之考证,尚有些许线索与思路,乃决心撰文之基也!吾不敢懈息,务求精益,费神尽心应当也。重大功绩在于族内数十人协力、鼓励、支持也。族内之辈,当有不忘先祖之精神,追根问祖之心愿,求子孙后代之康健,之聪智、之大器、求祖茔之平安、之吉祥、之佑后。必若有之,神灵自通,心若无之忘祖成空也!

考吾田氏,黄帝九世孙舜,舜三十三世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陈姓始。妫满即陈满,武王外孙。公元前672年陈满十二世孙陈完,三十四岁避陈乱奔齐,改姓田,田姓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灭齐,齐王建被迁至共(今甘肃泾川县北一带)。秦建国后“徒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齐王田氏家族就在其中”,估计有60万人,主要来自关东。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九年十一月“徒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移民中齐国田氏人数最多,财力最雄,以后成为关中大族,并在商业上占绝对优势(中国移民史,葛剑雄著)。从此,田姓族人纷纷逃奔他乡。田姓族人累遭秦、汉、唐、明诸朝迁徙,很多人隐姓埋名,蛰居他乡,于是乎田姓族人遍布中国之东西南北。自秦至明,世系素乱不整矣。

田家沟田氏随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的移民大潮自山西泽州阳城于明永乐(1403)明成化年(1465-1487)迁入山西平定州北四十里下荫营田家沟的流民后代。田氏分前头和里头股,世称上下股。经考证,田家沟一世祖世全公为上股老,荒梁祖坟始祖,传17世(代),和顺石梯一世祖玉美公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迁徙和顺石梯,为下股和顺石梯迁始祖,两祖公不是下荫营田家沟迁始祖,田家沟下股八世以前脉弦线断续,传18世(代),九世祖清海公为田家沟下股始祖。

宋代朱嘉在注《论语,八佾》中“文献”两字时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当今我们研究古代文献,既需要阅读文字资料,又要聆听请教有经验的師长,贤者,研究古代文献必须见文示见人,研究谱牒文献也不例外。谱牒文献研究工作:一是要收集占有谱牒文献的大量文字资料、实物、音像;二是要汇集时代的族人英才。但仅停留在文物的收集,则不是以对文献的深入研究,必须考证辨识,去伪存真,畅抒见解,相互切陪。诊余,多次反复推敲谱例,研讨体裁,最后确定吾,族谱牒为编分叙式,即篇、章、目、古新艺文、轶事、论文。各部既独立成体系,明其一端又相互印证,合而为一。同时,收集和采用了不少图片、表格、希冀以更,直观的方法,方便族亲阅读,余不敢假托以失真,亦不敢借重以予今美。谨以祖宗,实迹纂辑成册,以昭伦序,以传后世而已。

在本谱玉付梓之际,我不会忘记各位参编族亲,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持玉之以恒,不断完善各自承担的内容,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我不会忘记众多族人直接或间接地对这项工作的热心支持和无私帮助;我不会忘记在外地工作的上股十三世孙万寿爷给予我工作、写作上的指导,并对稿件进行全程审阅,在此,我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尽管我们以出一本记载下荫营田家沟家族史册的好谱玉为宗旨,尽管我们努力追求完美,较少留下遗憾,而且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尽力了”,但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个人学术写作水平有限,资料采集、整理、编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儿媳、女儿们共同汇辑了《明清下荫营(田家沟)田氏家族文化研究,田氏族谱》资料汇编一书,本谱玉肯定会存在错误和遗漏之处,未尽之处甚至错误仍在所难免。关注可读性,编者尽管采用平实的学术语言写作史论结合,文笔流畅,避免文白夹杂,资料堆砌,当然,书中所录文言文颇多,难免文白夹杂,其中标点句读,或有见仁见智之处,读者自可鉴别,亦不必苛责于作者。在此,我恳请族亲、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田氏后世守其此谱者,其勿忘教孝之意,务必恪守忠厚家风,践行济世之道,书之,是为序。

噫!后之视今也,犹今之视昔。并为之赞云:

赞我族,源源流长,肇起盘古开天。经数百万年,传至轩辕黄帝,生二十五子。自姬轩继舜封妫满,经五帝、历夏后、春秋至战国改陈为田,又几千年传百代,裔胄长继,邦国内外世泽无限;颂我宗,根深叶茂,自从始完受姓,传二千余载,氏布中华大地,裔千百万人,始齐国避难改田姓,历秦汉,遍大江南北素称世家,明迁荫和成望族,德誉远播,衰宇之中家声永扬。

注:

(1)明朝成化年前

(2)下荫营田家沟

(3)和顺县石梯村

下荫营(田家沟)上股十五世长孙

下荫营(田家沟)第二次续修家谱主编 金太

丁酉年(2017)清明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