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编修牛氏族谱大计,牛星朗亲赴武安考察暨祭祖



为了编修牛氏族谱大计,牛星朗亲赴武安考察暨祭祖

牛星朗

为光大先祖功德,偿慰先祖凤山公、牛瑄公之夙愿,2015年岁次乙末二月十七日,值清明节之时,由穆沟、明月坡、竹园、马蹄潭等村族人,前往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牛家庄西南岭底村(原涉县武家窑),对二世祖讳洪、字碧波公之墓进行考察暨祭祖。此举是在状元凤山公六代胞孙牛师营、牛师建、五代堂侄孙牛星朗(88岁)五代近支族孙牛清波、牛邦汉(郑州市牛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七代近支族孙牛广福(郑州市牛氏文化研究会理事)等,直接参与,是在状元牛凤山公六代胞孙牛师通、牛师斌、牛师洪和近支族亲牛林浩(村党支部书记)、牛万有(村长)、牛志航(郑州市牛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牛邦占(原牛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此次调研与祭祖盛举。我们此行是逾郑州、渡黄河、经原阳、洪县、汤阴、安阳。磁县、邯郸等县市,历四个多小时,方抵武安市之岭底村(原涉县所属之武家窑)。忆昔年状元、传胪赴涉县祭祖时,道路闭塞,交通工具落后,跋山涉水,行程数百里,其所历艰辛奔波之苦,何堪言状。

我先祖凤山公在同治四年,其子牛瑄乙丑科殿试二甲第一,钦点金殿传胪,为及第荣祖,先后祭川祖于尉氏、祭丙祖于洛阳、祭来祖于固始,祭杭祖于鹿邑、祭捷祖于郑州、祭铨祖于西华、祭青祖于祥符、祭健祖于林县、祭郁祖于密县、祭秦祖于夏邑、祭鹏祖于孟县、祭子祖于郡陵、祭园祖于上蔡、祭奕祖于太康,幸各祖墓寝历历在目,得以陈贡致祀,爱尽尊宗敬祖之心。惟我二世祖洪公之莹域,代远年湮,加以地名更易,找不到墓地武家窑,乃遗憾而归。

我们之所以要对洪祖墓地进行实地考察,其因是:

(1)清同治四年状元传胪父子曾到涉县祭祖,没有找到武家窑,也就是说,在明崇祯二年(1629)到清同治四年(1865),这200多年的时间段内,改换了武家窑的地名。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牛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牛金水、会长牛思涌、副会长牛邦占等都曾多方查找,也未找到武家窑。到底有无、武家窑这个地方,我们依据以下几个线索,进行实地查访。①、明月坡牛氏宗祠内十八祖占籍图碑刻详载:二世祖讳洪字碧波,墓在涉县牛家庄西南武家窑。②、武安牛氏族亲2013年10月带来的“牛氏家谱”,实际是传胪牛瑄的“履历”和“会试硃卷”。状元为什么给他这材料?③、新近发现牛家庄龙王庙内古碑一通,是明崇祯二年(1629)龙王庙重修竣工碑,碑上刻载的五个村中,就有一个是武家窑村,未见有岭底村。④、今岭底村(昔武家窑村)前有空地一块,传为牛状元家的老坟地,历数百年保留至今。坟地中间,现存有嘉庆二十年(1815)为牛从福、牛从贵立的古碑一通等。经实地考察核审,墓地座落,在古之武家窑即今之岭底村。墓址方位,在牛家庄之西南。总之,村名、方位、茔址座落,均确凿勿误。故今之岭底村(即昔之武家窑)乃我二世祖碧波公安寝之墓地也。

参与此次祭祖者,有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共11个单位(县、市、村、镇),代表计80人,上午11时宗亲代表茔前肃立,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牛城秀致辞,献贡品,上高香、焚金银、鸣鞭炮、行三鞠躬礼,仪式虽简,但严肃隆重,礼成后,应宗亲牛城秀、牛天河的盛情邀约,返回牛家庄。宗亲牛城秀自资,设盛宴八桌,招待来者,族亲宗谊溢于言表,席间互庆喜聚,畅叙亲情,下午两点,依依惜别,各踏归程。

忆六百年前,元末(1367)明初(1368),兵家纷争,战乱不息,元帝昏庸,信谗邪、害忠良,或因逃生避难或因移民而迁徙。总之,是在时局动乱中,碧波公才寓居于涉县牛家庄的(今划归武安市)。不过昔日的牛家庄,是山高谷狭,土薄石厚,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在这凄困荒寂的境遇中,我先祖饮辛茹苦,勤奋耕耘,子子孙孙、繁衍生息,至今已发展到25世近2000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或为方便工作,或为境遇所需,有的迁居于周边县、市、村、镇,有的迁居于外省县、市、村、镇。因而牛家庄现有人口为200余人。而今天的牛家庄,在祖国繁荣富强的大好形势下,居民宅院多面东依山而建,房墙、院壁虽是石块叠砌,但布局规整,错落有致。周边绿山环峙,幽雅清新。庄前小河,流向南北。3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铺设平整,交通方便,沿河蜿蜓而上,西南行约两华里许,即达洪祖墓地古之武家窑、今之岭底村了。该村也是依山而建,居民20户左右,为武、常、王、易四姓,无牛姓居住,武姓居多,常姓次之。村东下部有空地一块,呈东西长方形,面积1亩8分,即洪祖墓地,墓寝座西向东,西山卯向,墓地中部,有清嘉庆二十年(1815)立的古碑一通,是十五世牛保、牛经公议为其曾祖牛从福、牛从贵(12世)、为其祖牛灯、牛汉(13世)、为其父牛金异、牛金仁(14世)立的三代一碑的纪念性碑记。这个碑记说明,此碑后部的墓冢、碑碣,因年远日久、遗迹毁失殆尽。幸当地群众都知道,这块地是牛状元的老坟地,因而在当地世世代代异姓的父老兄弟的关心爱护下,几百年来、保留完好。

洪祖墓地,背依峥嵘雄伟的凤凰山,面应挺拔俊秀的六岭峰,朴雅的六岭峰小桥,贯通两岸,连绵起伏的峰峦,拱峙南北,洪祖茔域则适卜其中,为人所看重羡慕。看来周边地块虽小,但都是用10~30公分厚的片石垒的,石层厚薄统一规律、齐整、地堰结实好看。这些溜溜地,在当地群众巧妙安排下,因地制宜地、因势制宜地、或种粮、或植果木树、或造经济林,让这些山坡、层层梯田各尽其用。试思若将牛状元老坟封陵、树碑、建园,或可成为一个谒陵旅游景点,造福于斯地也。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