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考辨(蒋文海、蒋鸿林等收集整理)



蒋姓考辨(蒋文海、蒋鸿林等收集整理)

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成、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左传•襄公十二年》杜预注:“六国皆周公之子,别封为国,共袓周公。”《史记•鲁周公世家》司马贞《索隐》曰:“周公之子就封于鲁,次子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据此,蒋国是周公之子封国,为姬姓诸侯,是周室的宗亲。

根据徐少华《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的研究,蒋国传世的铜器有两件,“蒋子爵”和“蒋兑簋。”吴其昌在《金文世族谱》(卷二)曰:“金文中但有将氏,无蒋氏。‘蒋’是正文,‘将’是省文,‘蒋’是后起之字。蒋即是姬姓蒋国之蒋”。于省吾先生亦释‘蒋’即《诗》的“我将我享”之故文,台湾学者陈棃(li)生先生同意吴其昌之说释将为蒋,并举《史记》鲁哀公名将,而《世本》作蒋之例为证此说应当可信。蒋子爵,从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看,当属西周早期器物,“子”应是余子,庶子之类,蒋兑簋,是蒋兑为其袓、父所作的祭器。吴其昌先生说蒋即是蒋国之蒋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但说“蒋”是后起之字,我不赞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蒋为:“蒋苽蒋也,从草,将声,子良切,又即两切”。释苽:“苽,雕苽,一名蒋,从草,瓜声,古胡切”。蒋同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里,花单性,紫红色,嫩径的基部系种菌寄生后膨大,做蔬菜吃叫茭白。期思当地叫茭苽,光山县一带俗称水黄瓜。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距蒋国存在的年代不远,从《说文解字》里我们得到这样的信息:即蒋和附近的蔡国、蓼国一样,封国之初都是以当地的植物来命名的。蒋,菰蒋也,《周礼》中风王之馈,食用六谷,这里的六谷是指稻、黍、稷、梁、麦、蒋。《说文解字》释蓼:“辛莱,蔷虞也”。释蔡:“草也,从也,祭声”。蒋、蓼、蔡等国以植物命名地名的传统习惯。蒋氏先人在蒋下加鼎为鼎字,应该是在铜器或旗帜上标志的氏族徽号。这个徽号即保留了蒋字的读音又有鼎这个国家的象征。先有封国及其名称,而后才有铜器。由此可见,将字才是在蒋字的基础上新的后起之字。用于铜器或旗帜的徽识性,所以只能在铜器上出现,而没有出现在史书上。

蒋国的封国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按《左传》说:“周公吊二叔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春秋左传研究》认为:“周公“受命”成王凡七年,其大封之事在此七年之中也。笼统地把诸国之封定在周公东征平管蔡之乱后。另一说是周公诸子只有鲁国封于东征之后,其它六国未必是周公在世时所封《汉书•王莽传》说:“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可见凡、蒋等六国都是成王时的封建,应在周公死后的成王后期。《春秋左传正义》认为蒋国受封“固当成王即政之后,或至康王之时,始封之耳。”无论是周公时还是成王时,蒋国封国的时间都应该大约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至公元前617年楚穆王灭蒋,蒋国有430余年历史。《左传》文公十年记楚穆王出猎,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杜预注:“期思邑公”,复遂很可能就是楚国的第一任期思县公。

关于蒋国地望,史书都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期思县下,颜师古注“故蒋国”,认为西汉期思县即蒋国故地。《左传》杜预注也说:“蒋在弋阳期思县”。《水经注•淮水》载:“……淮水又东北,过期思县北,县故蒋国,周公之后”。蒋国的地望就是期思,这是毋庸置疑的。清康熙二十六年的固始县令杨汝楫在其《期思景贤义学记》中云:“期思,古蒋乡也,周属荆,元公四子伯龄封于蒋,盖即其遗地云。庄王之霸也,欲封孙叔敖子侨,侨以藩国下湿硗角,父命也,庄王赐焉,是为寝丘。《世纪正义》曰,‘寝丘,土寝薄也,潘即寝,义取诸此。’后或分寝与期思为县,或合寝与期思为州,则期思为古封邑久矣”。《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蒋,周国名,姬姓,灭于楚,即今河南固始县域之蒋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注:蒋在弋阳期思县,(文公十年),期思、杜注云古蒋国,楚灭之。又今尉氏县西六十里亦有蒋城,或亦谓即古蒋国”。该地名条基本上点明了蒋的地望就是期思,但其中有两点值得研究。一是说蒋乡在固始东,方位上有问题,班固《汉书》,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明确记载:“汝南郡期思有蒋乡,古蒋国”。固始东有蒋乡的记载见于《大明一统志》时代较晚,但只说有蒋乡而不是蒋国。蒋乡顾名思义,是蒋国的故乡,先有蒋国然后有蒋乡。史书典籍己明确记载期思就是古蒋国。所以蒋乡应该在固始西北,而不是固始东。有人据此说蒋国在固始东的蒋集,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蒋集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称蒋家集,并没有说它是蒋国故地。蒋家集见于史书的年代并不早,从名称上看显然是蒋氏后人居住而形成的聚落。二是说尉氏西六十里亦有蒋城或亦谓即古蒋国。有人据此认为蒋的封国初始应在尉氏蒋城,有时为了拱卫周王朝,不可能封在淮河南那么远,期思的蒋应该是后来迁徙的蒋,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其一,姬姓的蔡、沈、息、蓼等国都封在淮域,紧临期思。其二,作为姬姓的蒋国,如果有迁徙的事件,历史上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倒是蒋被楚所灭之后作为姬姓的郑可能为同姓的蒋提供地盘作为立脚之地以图复国。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尉氏的蒋城史料记载很少,只见于宋朝的《寰宇记》年代较晚,我们还无法搞清尉氏蒋城的来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作者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不能确定史实的情况下,把各条记载如实的记录在词条之内,只是提出了亦或的疑问,供后来者考证研究。也有人把蒋国之封说在仙居县的,其实是对汉期思县、南北朝宋置乐安县,按乐安县古时有四处,汉置在山东,三国吴置在江西,晋置在浙江,南北朝宋置在今光山县西之仙居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乐安县、汉驮县地,南北朝宋以豫部蛮民置乐安县,唐改曰仙居县,《元和郡县图志》载“本汉驮县春秋时弦国,楚灭之,汉以为县,属江夏郡,至宋(南北朝)分立乐安县,天宝元年改为仙居县,县西有仙居山因以为名”。这些是关于乐安县至仙居县之间的历史沿革,史书已明载其汉为驮县地,春秋为弦国地,与蒋国无关。那么宋朝改乐安县地为期思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南宋之初仙居县己经省去,不复存在,改称期思的是光山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光山县、春秋弦国地,南朝宋以豫部蛮民置光城县,隋置光山县,宋改曰期思,寻复故,后废,元复置,清属河南光州今属河南汝阳道”。由此可见,南北朝宋时的光城县和乐安县仍然并存,两县之地都属于汉朝的驮县地,春秋的弦国地。南宋初时仙居县并入光山。光山县改称期思县后同属南宋的期思县。由于对这段沿革不清楚《武岭蒋氏族谱》,引《通志氏族略》说:“蒋氏,周公第四子伯龄所封之国也,杜预云弋阳期思县是,按宋改为乐安,今光州仙居是也”。其实,仙居县也好,乐安县也好,都与蒋国所封的期思风马牛不相及。蒋氏各谱所载蒋横居的乐安是汉朝置于山东的乐安县,而不是南北朝刘宋所置唐改为仙居县的乐安县。《睢阳蒋氏族谱》在姓氏考中说的很正确“按吾蒋氏姬姓也,周公第四子伯龄封侯,(左传富辰所为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云云,又见前汉书人物表,新唐书宰相蒋伸世系表)国在期思,(期思今为县名,古蒋,春秋名期思,又名寝丘,孙叔敖埋蛇处也,在今固始县西北七十里)”,这里所说的期思正是今天淮滨县境的期思蒋国古城。蒋氏各谱所载的蒋十九世孙蟾宫始居弋阳则不可信,从今天的期思古城位置看,古城为岗地,国都被水淹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如迁徙弋阳隋唐时的乐安、仙居一带,可能与楚国春秋时的灭国移民有关。弋阳一带古为弦国,公元前655年灭于楚,至公元前617年楚灭蒋己有30年左右。楚灭蒋迁蒋人于弦很有可能,据史载被楚所迁的小国就有罗、申、吕、许、赖、番、顿、蔡等,但并未见有迁蒋的记载,这也是一种预测。蒋和期思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常被用来封爵或用作地名。以蒋为例,如唐太宗时以功封屈突通为蒋王,封梁王李登的孙子李怀让为蒋国公,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赵构改光州为蒋州。以期思之名,如楚为期思邑,汉为期思县,西汉贲赫以告淮南王谋反有功封期思候,东汉臧宫以军功封期思侯,唐开元年间又追赠孔门弟子公祖勾兹为期思伯。南宋初,宋高宗在改光州为蒋州时就把光山县改称期思县。唐天宝十五年的《蒋氏大宗碑记》对蒋集、仙居、尉氏诸说给予了彻底否定,大宗碑记道:“昔者周公正天地之纪,立君臣之度,朝诸侯于明堂,复宝命元子,于是旌之车服,锡之山川,虽名上公之位号,实用王者之礼乐,然犹大录丰功优命诸子,宅鲁侯于曲阜,城蒋国于期思,父拜于前,子拜于后,得姓之始斯非盛欤,是以再见春秋,永为藩辅,受介圭而作瑞,分宝玉而展亲,备物典策,异姓为后,南面而享国者十有余世”。对蒋的起源和地望作了详细的综述。一九八四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蒋国故城遗址在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被发现。作为蒋国古都的期思古城距河南省淮滨县城东南十五公里,位于淮河和白鹭河之间偏南地带,古城北靠期思河,河南临方家湖,南下白鹭河为十里草湖,处于三面湾地包围的岗地,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500米,城址残高1-3米,烽火台残高7-8米。近年来,古城内外不断出土铜戈、铜矛、铜剑、铜鼎和铜壶等春秋战国器物,城墙址中下层暴露出来的遗址具有明显的商周文化特征。如今期思的蒋国故城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文物保护单位。

在蒋姓的起源上,蒋姓源于姬姓,是西周皇族的宗亲。史载文王四子周公姬旦的第四个儿子伯龄成王时受封于蒋,建立蒋国。蒋国被强楚攻灭之后,子孙以国为姓,是为蒋姓。《唐书•宰相世系》记有“蒋氏出自姬姓,周公第四子伯龄封于蒋……为楚所灭,子孙因以为氏”。《通典•氏族略》等书都有相同的记载。《氏族谱系》载:“周公第四子伯龄封于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今存之《义亭蒋氏族谱》在期思传信堂始袓源流总世系中记载:“(周)公有大勋立于太庙,封鲁国公,谥曰文。封我祖为汉阳蒋国公于期思,子孙因以为氏。配齐国姜文公女,生子二,曰本立,曰本道。寿八十二,生于文王己卯,薨于昭王十二年庚子,谥曰正,敕葬封都万寿陵”。另说,《晋陵蒋氏宗谱·世裔总序》记:“伯龄姬姓……封国蒋,既光州之殷城也,墓在雍州长安县”。《蒋真公族史》也有同载。伯龄殁后,其子本立被康王召拜为相,让国于弟本道,本道以蒋氏改封汉国公。《义亭蒋氏族谱》对蒋姓期思世谱从一世伯龄至八十世唐开成年间的蒋诫都进行了详细记载。楚灭蒋后,贵族一部西迁弋阳(今光山县仙居乡)继续称蒋立国,另有者迫迁至蓼园之东,今固始县蒋集镇分制而治。随后蒋族分出数支外迀一支鄂西迁到湖北省保康县,一支往贵州东部,(今湖南省芷江县蒋家关,新店坪一带)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于此地置蒋州;又一支入齐家于东安,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又一支南迁湖南湘乡,三国时蜀国的蒋琬即其后裔;还有一支于南朝宋时迁往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唐书•宰相世系》载,汉有蒋诩,十世孙休,自乐安徙义阳羡县”。这里所说的乐安就是汉置山东乐安县。蒋诩的子孙以后不少渡江南下,散居于江南各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如湖州、奉化、后天台、武岭等,据《蒋氏宗谱》载,东汉建武年间,蒋横佐光武帝讨赤眉有功,升为大将军,封逡遒侯,后遭残害,其九个儿子避难四方,待帝省悟后,皆随地封侯:即金华侯颖、会稽侯郑、临江侯川、临湖侯耀、临苏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侯稔、云阳侯默、(ou)亭侯澄。唐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入闽漳,所率将佐、军校兵士、眷属有蒋氏者,后繁衍于漳州、泉州、福州、莆田等地,还有移居至台湾的。总之在唐代之前蒋氏己逐渐由中原发展迁徙到河北、贵州、山东、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山西、陕西、安徽等地。明清之际,蒋氏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蒋姓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汉有刺史蒋诩,以清廉正直名世。三国有政治家蒋琬,诸葛亮称其为“社稷之器”,诸葛亮死后,蒋琬在蜀主政,官拜大将军,录尚书事。北魏有画家蒋少游,唐代有宰相蒋伸,侍郎蒋凝、文学家蒋防。宋有诗人、书法家蒋璨,词人蒋捷。明有福建农民义军首领蒋福成。清有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近代以来,有武昌起义总指挥、民主革命家蒋翊武,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有率十九路军进行淞沪抗战的著名将领蒋光鼐。按全国人口统计,蒋姓在100个常见姓中排序在39位,在河南蒋姓多数居于信阳地区,信阳各县区都有蒋氏后人。

(蒋文海、蒋鸿林等收集整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