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坪田等习氏谱序
树有根,水有源,追本溯源乃人之常性。
宜春袁州区新坊镇烟棚村观前、湖田镇坪田村习家湾等地习氏的来龙去脉,本有族谱详细记载。无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把我袁州习氏族谱毁于一旦。从此,我观前、坪田等地习氏有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盼望早日回本逐源,认祖归宗。
所幸2016年夏,塘西习氏六修族谱理事会习瑞林、习传明和习木生等族亲来到袁州,联络续修家谱事宜。观前支脉习氏家长公仕军遂召集族亲习仕忠、习禄华、习光华、习小平、习和平、习小刚,并邀习家湾习恒才、习新德等一同商议,决定将新坊镇烟棚村观前,东塘村上村岭、岭下、蛤蟆塘,花桥村张家布,湖田镇坪田村习家湾等地的习氏支脉接入分宜塘西习氏总谱。其依据有三:
一是祖辈口口相传,本支脉源于分宜塘西习氏。
二是袁州习氏始终与塘西习氏来往密切。1945年,家长公习学林就带着习春喜(当时族中的先生)、习学秀、习春辉、习天喜等人,带着分谱到塘西对接族谱,并请求塘西帮助解决上村岭习胡两姓纠纷。当时塘西接待的有习福祥、习作验、习春生、习礼容和习传裕(后为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教授,2013年去世)等族亲。经核对,我观前、坪田习氏乃分宜塘西习氏支脉。随即塘西派习福祥、习作验骑马带枪来到上村岭,纠纷得以平息。另据东塘村蛤蟆塘习来生回忆,上世纪40年代,其与父亲习天佑曾来塘西居住过八年,塘西族人对他们以家人对待,不分你我。族亲之情,矢志勿忘。
三是塘西族谱记载明确。1928年编修的《西塘习氏族谱》清晰记载,我始祖竹八为塘西习氏始祖均瑞公十世裔孙,1928年塘西族谱中还有“竹八出继袁州府”的记录,时间为明嘉靖年间,距今四百余年,与我族迁徙袁州的时间和历史完全吻合。
我始祖竹八公传二子:大富、二富。长子大富为下浦紫金山习氏祖墓墓主(此墓于1958年当地人以建造猪栏为由平毁,后无从查找),后大富出至新坊烟棚村观前,观前习国玉、习兰一、习庭油出至东塘村上村岭(由于原谱被毁,具体迁徙时间不详),今张家布、蛤蟆塘、岭下习氏均系民国年间由上村岭分脉。1958年以前,观前、上村岭、张家布等地习氏家族统一做冬至酒时,所有男丁都要去下浦紫金山为大富公扫墓。上村岭原习家祠堂,系上村岭、岭下、蛤蟆塘、张家布、观前习氏统一筹建。观前支脉已知的排行字为:珍、庭、勋(隆)、学(春)、仕、天(文)、禄、庆、常、尊;竹八次子二富出至湖田镇坪田村今习家湾。现观前、坪田习氏重入族谱,从均瑞公二十世(竹八公十世)起,子孙行名均与塘西习氏对接,按照塘西设定行字取名,不再沿袭支谱行名。
江河人海,万众归心。认祖归宗,从此不再飘摇。我观前、坪田习氏族亲必将同心同德,牢记先祖遗训,光大祖宗遗德,共谋发展,共图繁荣。
观前、坪田续修族谱理事会
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三日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