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蒋氏起源与分布



云南、贵州蒋氏起源与分布

云贵高原,无固有蒋氏,据河南期思蒋国古都史料:蒋国被强楚所灭后,蒋氏先祖即有分流徙入贵州内。据考查,大量流入云贵内的蒋氏,是从元末明初及明末清初兵,加之天旱水灾自然灾害等原因大移民中进入云、贵两省的,为高峰时期。

1、蒋氏澄公后裔:宁、宣、安、定四公(总世系89)从湖南辰溪、铜湾、黔阳、会同、怀仁等地进入贵州。据湖南蒋长楠在黔阳五祠谱史中记载,乾隆四十三年大旱中,从湖南上述地区流入贵州的约1万人,在贵州铜仁蒋氏105代蒋万禄的后裔家中堂联上写着:“宋代源流分吉水,明时演派往铜仁”。这幅对联结合蒋氏移入贵州的实际历史情况,从江西、湖南进入相邻铜仁一带,再向都匀、贵阳、遵义等各地延伸,遍布贵州各地。

2、明洪武十四年(公无1382年),朱元璋调30万大军命付有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为副统帅征南,在云南曲靖白石江首战告捷,消灭元军十万,活捉梁王,洪武十五年基本平定全省,为巩固政权,在各地采取屯田制,一是军屯,将守军分配屯田,有的三分守城,七分屯田,或二分守城,八分屯田,二是民屯。公元1384年“移中土大姓”,以突云、贵。把内地的汉族、富家大室移来云、贵居住。洪武20年起,从湖广常德、辰州等地三丁抽一来云南屯田。洪武24年把原住金陵(南京一带)的部分汉族农民动迁入云南居住。明宜宗时有“麓川”之叛(蛮夷),明王朝为征服云南麓川平叛军,命蒋贵为定西伯候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翼总督军务,率南京、湖南、四川等地军队15万人,开始有名的“三征麓川”之战。公元1441年夏末,经过激烈征战,到达“麓川”(德宏、瑞丽、施南)等地,平定后,1449年蒋贵因病没于云南葬贵州天柱,随军定居下来的蒋氏亦不少。蒋氏48代���亭侯澄公一58世瑜公一100世蒋以成于明洪武14年由江苏南京高子坎入伍,随明军傅有德统帅南征入云南,全省平定后,以成在曲靖卫任职,双后葬曲靖北山莹,后裔101世景喝公(庠生)、104世腾霄、云鹏公亦殴葬曲靖北山莹(现属龙潭公园上面,其后裔在清朝时来远铺蒋世琼为四品官,夫人杨氏封为恭人(四品官衔),云南炎方蒋官豪更是有名的官宦之家,祖孙三代蒋大元为都尉,蒋运达为临勇将军,又担任沾益、宣威两地把总,其后裔于清光绪蒋绍全、蒋绍成、蒋绍卫等均仕官把总(七品官)、千总(正六品)等职。蒋以成先祖后裔103世文炳公,文光公、105世遵道公及来远四群公等各支后商都是当代人口众多的旺族。现分布云南曲靖、宜威、沾益、会泽、威宁、昭通及贵州省水城、继县、六盘水等地计有70余分支,约10万人。(各支具体数字可见云南曲靖蒋开礼2002年主编的云贵族谱全书)。

3、因商贸、仕途、务工、婚姻等原因,从湖广、四川等地迁入云、贵的落氏不断增多。如湖南零陵县水口山镇、马子江,蒋氏98代财进公后裔,蒋文国,官仕都匀县县长,贵州省档案局局长。又如四川大足(现属重庆市),蒋氏97世庚六郎后裔蒋昌达,曾任仕贵州省文联主席,报社总编等,全家迁入而居焉,又繁衍子孙三代以上。又如清初从湖南零陵蒋氏97世均二邮后裔蒋时蛟、蒋时高迁入四川安岳排楼房子,到第三代,蒋世明于清康熙末又迁入云南彝良定居繁衍后代,又传12世,其他从四川各支迁入云南丽江、高县、大关、昭通等地亦不少。再有于清康熙从湖南迁入贵州遵义、梓桐的蒋氏不久又迁入四川成都及重庆巴南,计有10余支。清嘉庆年间,从云南治德、泽会迁入四川会东、会理的蒋氏亦有3支。这些都是为了求发展分迁的或商贸分迁的。

4、“北蒋南迁”或“契丹后裔”——云南施甸蒋氏之谜

施甸,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东南部,高黎贡山的东侧,是一个拥有32万人的山区县,由于地处东南亚与中国内地的交通要道上,施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明、清三朝先后在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战事,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200多年(公元916-125)的辽朝、契丹人始祖阿苏鲁之墓就在这里。阿苏鲁又名阿干,据《明史·云南土司二》记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4年),置施甸长官司,以土首阿干为副长管。又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风溪长官司,以永昌通判阿风为长官。阿苏鲁与阿风是元朝征战西南素有战功的濮国公忙古代的第三代孙。辽朝亡后,大批契丹人(军队)纷纷归附蒙古政权(后灭宋建立元朝),为其东征西讨,贡献甚大,忙古代的曾祖耶律秃花于恒州(今内蒙古锦林郭勒盟正蓝旗所在之地),投附成吉思汗,忙古代从元朝起,就长期在西南地区征讨,屡立战功,是契丹在云南后裔的始祖。忙古代回原籍及其后裔孙领军在这里落户,据施甸县宣传部老杨介绍,忙古代的孙阿苏鲁(阿干)在施甸的墓是后代子孙于清道光重修的。在施甸镇大竹棚村,阿苏鲁碑上刻着:“皇清待赠孝友和平一世祖讳阿苏鲁千秋之墓”。民族学者杨毓骤、孟志东考察其碑右侧上方有契丹小字。其含意墓主人是当地长官。朱元璋灭元南征,先后命其将领傅有德、邓子龙、总兵宿贵,多次平叛云南,阿苏鲁(阿干)后裔归顺明朝,其部将士兵全部消声无迹,在这里分散定居下来。然而施甸这里约1000年之前,由北来南留在这里四个大姓,蒋姓是其中之一。在施甸镇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上两幅楹联:“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蒋氏一堂春”。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这蒋氏祠堂年久失修,已发生破败。门口所挂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祠堂正中挂着“武略祠”的愿额,匾额的左上写着“契丹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后裔太阿苏鲁任元末大户,大明洪武17年任西甸长官司首任长官后封为承直郎武略将军。由此可见,这个蒋氏祠堂是为、纪念阿苏鲁而立。有展示自己是契丹后裔的身份。但“阿”姓为何演变为“蒋”姓呢?据宣传部老杨介绍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据当地知名蒋氏人物蒋启坤先生介绍:其先父蒋蔚复曾收藏过不少族谱资料,其中《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的“青牛白马”图最能说明问题,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四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侧有一条河,一男子骑白马奔向大青松,右前方画有一条河,一女子骑青牛同样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这个图示有似史籍所载契丹人起源与传说相符。然而并没有弄清这是蒋姓的源由。对此,最感悲惜的是,蒋启坤先生于1996年回乡途中遇车祸不幸去世。而保存的那幅“青牛白马图”的蒋氏族谱也落入滔滔漾濞江中。

时到今日,这里大批蒋姓,到底是“北蒋南迁”或“契丹后裔”呢?据宣传部老杨介绍说,施甸有“汉蒋”、“莽蒋”两种蒋氏,但其居家、饮食、信奉、婚丧、生产等事项无不与当地汉族相同。那末北蒋(随辽南征来到这里)、南蒋(内地迁入)都同时在中国这最南端相聚,繁衍生息呢!真是一个传奇之谜。然北蒋、南蒋应都是蒋国古都伯龄公后裔,从整体来说蒋氏源于北。盛于南,遍布世界各地。这是3000多年发展主流。

(蒋开礼蒋凤卫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