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满族家谱》修谱缘由



本溪县《满族家谱》修谱缘由

本溪县满族家谱的序言中说修谱目的是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论、明孝悌。这与汉族编篆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但是,满族编篆谱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在清朝八旗制度中,人丁身份地位、官职的承袭,都需要宗谱作为重要凭证。

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当时称为“穆昆”的氏族组织,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住赫图阿拉,与其兄弟五人,分居“六处,各立城池,称为六王”,实为一个穆昆。其他五城距赫图阿拉,远者不过二十里,近者不过五、六里。与此对立的两个穆昆是:一人名叫灼沙纳,一人名叫加虎,二姓(满文为两穆昆)恃其强勇,各处扰害。时觉常刚(觉昌安)有才智,其子李敦又英勇,遂率其本族六王,将二姓尽灭之。到努尔哈赤起兵时,五祖子孙也对神立誓,要杀害他,氏族制度正在分化瓦解。在太祖朝《满文老档》最后三卷中记载了穆昆、达旦的档子,表明八旗制度建立之前的穆昆为社会基层组织,可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便逐步以牛录代替穆昆。

牛录(后定汉字为佐领)是八旗制度中的基层机构。原先是一个穆昆(族)编成一个牛录,较小的穆昆编成半个牛录,较大的穆昆则分编成二、三、四个牛录。原来的穆昆达(族长),即担任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等官,逐渐改变氏族关系而成为官民关系。然而氏族传统的影响仍是很大,这在牛录制度中也是可以察觉到的。清朝把佐领分别为勋旧佐须、世管佐领、公中佐领。由勋旧功臣带来的奴仆,或因奋勉有功赏予奴仆,编为勋佐领,子孙世袭。将所属一处之人带来,编为佐领,令其管理;或是初设佐领时,即管佐领,后因继续管理数世,遂作为世管佐领,子孙世袭。凡无根由,例如滋生人丁增编的佐领,因有才能由汗委派担任佐领,称为公中佐领,子孙不得世袭。

一六三四年开始授予世袭佐领与公中佐领敕书。由于某些八旗官职可以世袭,因此有人在请求担任世袭佐领时,必须以敕书说明承袭缘由,十七世纪还需以家谱证明家世。一七二七年,管理旗务大臣等议准:“凡系世职官员,令其预先繕造家谱,存贮都统衙门:其后若有应行增入者,令于岁底俱保增入”(《八旗通志》初集卷37)。申请袭职者出示家谱后,经八旗都统核实,上奏皇帝批准。这种事例在清《雍正朝镶红旗档》中屡见不鲜,有补授佐领者,有补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者(汉译骑都尉),有补授阿达哈哈番者(汉译轻车都尉)。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八旗佐领袭职缘由宗谱》数十份,都是为袭职而抄录的家谱。仅录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嵩年佐领下《世管佐领嵩年袭职缘由家谱》记载:此世管佐领崇德七年初编佐领时,王国明被授予佐领。雍正三年,八旗都统为王国明后代嵩年承袭佐领一事,以王氏家谱为依据,上报八旗王大臣会议和皇帝,请求批准。皇帝根据家谱所记情况,准予嵩年做为王姓世管佐领。由此可见,敕书和家请已是承袭世职的重要在清代八旗内部,汗、贝勒、大臣及各级额真为统治阶级,诸申,伊尔根、阿哈等是被统治阶级。满放统治阶级为确定人的不同身份和地位,防止其混淆与变化,制定了严密的户籍制度。八旗人丁三年编审一次,各首领负责编制户口清册二本,一咨户部,一存本旗。其户口册内开载:一户某人、某官、未什者为闲散;并写明父兄官职名氏;子弟及兄弟之子;并户下人若干。乾隆年修《大清会典》记载:“凡八旗氏族,载在册籍者曰正户,僮仆由本主所出户者日开户,由所隶位领别宗支,核真伪,稽远近,考其谱系”。一七四四年,清朝根据原存档册和名门望族所存有的谱书纂成《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满族修谱之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存的许多满族家谱是乾隆后编修的,并引用了《通谱》中同族的世系和传记。但对修谱之事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满洲八旗皆有户口册可凭,何必自家另立谱书?”主张修谱的人回答说:“而不知户门册,乃上呈京部,非可藏之私室,且散而难稽,与其欲亲宗族,何若修此谱为妙也”。(《赫舍里氏宗谱书》)

毫无疑问,八旗官制与户籍制度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同时汉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赵氏家诸》序言引用论语中“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并解释说:“所谓收族者即修撰谱书之谓也”。赵氏认为:由同父以推至同宗,因世代相传,如无宗谱,世系势必混清,亲疏难辨。谱书的作用可以使其“世系次第无素,而尊卑可辨”,“本枝远近有序,而亲疏自明”。“更欲溯其前代之积德累功,而动水源木本之思”。《吴氏家谱》序说:“读斯谱也,油然而泽敬生,蔼然而友恭者,重本笃亲,不忘所自是,则余承先之志,亦裕后人之事也”

《邓氏族谱》序说:“谱者,普也,普我祖宗远近姓氏,讳宗名号,以示后人不忘。谱者,布也,敷布流泽,广远世德卓异以示后人不悖”。这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篆修谱书。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