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也有着“等级划分”!



家谱

我们知道,家谱,作为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被发展、传承至今。而最开始的时候,家谱并非老百姓中开始的,而是由记载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来的。

皇室

从奴隶制度的时代开始,皇室就开始系统的记载其家族世系了。夏朝、商朝、周朝,历代历朝都有自己的家谱,后世曾根据这些皇室的家谱编成了一部关于皇室世系、诸侯世系的总谱,称为《世本》。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也根据《世本》,在他的著作《史记》中创作了十二篇相关的世家、世表、年表。

“玉牒”,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无从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到宋代时,玉牒每隔十年一修,此制度沿袭到明清时期。清代的玉牒分为满、汉两种文字版本,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续26次,到民国后至1921年,也续修国两次,分帝系、支系等。

对于玉牒,一直是受到最高重视度的,并且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编修和管理,从秦朝建立,首次设立“宗正”一职开始,专门负责管理皇族十五和掌修皇室族谱。到汉朝,虽然有所变动,但基本沿袭了秦朝的这一制度,只是担任宗正的官员,均是由皇族人员担任,由此也显得更加郑重。到东晋时期,宗正并入太常,直到梁才恢复宗正一职,以宗室为之。到了唐朝设置宗正寺,辽改宗正寺为大惕隐司,金为大宗正府,后因避睿宗讳,改为大睦亲府。元代恢复为大宗正府,明朝初期设大宗正院,后来改为宗人府,清代沿袭明制,设宗人府,职掌一如明代。

皇室的家谱,属于这个国家的最高机密,极少流传到民间,因此,各朝代编撰的玉牒,现在已经无法准确统计,基本都是散见于后世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如汉《帝王诸侯世谱》20卷,《宋谱》四卷,《齐梁帝谱》四卷,《齐梁宗簿》三卷,《梁帝谱》13卷,《后魏谱》三卷,《后魏皇帝宗族谱》四卷,《齐高世谱》六卷,《后齐宗谱》一卷,后周有《皇帝谱》和《周宇文氏谱》一卷。

家谱

在历朝历代的皇室玉牒中,清代皇室的玉牒,是中国唯一被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皇室家谱,据统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达2600余册,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