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南正村赵氏前门支系之《赵氏家谱》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代序)

常言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家谱,就是家族谱牒,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历史档案。《左传》有云,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所以遡源穷流,正是家族对自身繁衍的理性探知,是忠孝家风的集中体现,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然而迄今为止,编者尚未发现我家族任何一本谱牒,使得族人对自身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知之甚少,这不得不说是家族最大的遗憾。

“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吾”,为了不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同样的遗憾,我们必须把当下掌握的历史和即将消失的记忆保留下来,这正是编者此次修谱的初衷。这一想法,编者萌生已久,随着阅历的增加,编者越发感觉这件事情的开始并没有那么困难了。二〇一七年十月二日,编者前往山西洪洞拜谒了迁民朝圣地大槐树祖根,随即根据现存的家族信息对家谱所需要素开始了收集采访,试着去摸索家族繁行的历史轨迹。

二〇一九年十月中旬,在与家祖的一次交谈中,编者把家族的人员结构简单勾勒出来。根据这一结构,在家祖的帮助下,家谱信息不断完善、更新。

赵氏家谱函套

赵氏家谱函套

十一月下旬,编者拜托家祖召集了族长会议,在一个冬夜把这一家族大事交付决议。经过与各位族长的深入讨论,会议同意了家谱编修事项,着编者主持工作,并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创世工程,也必全力配合编者完成这件大事。

带着家族的委托,编者前往一切可以获取家族历史信息的地方采访,对抢救发掘的大量家族历史信息进行了如实记录。虽然这其中有太多疏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谬误,但编者以为,这或许在所难免,也不得不首先把家谱建立起来,才有资格交与后人考证修补。在此,编者把其中一些重要节点作了简略记录,希望对后人开展进一步考证有所帮助。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編者有幸瞻仰了族人珍藏的一些有关家族的文字材料实物,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经过认真整理发现,编者已知存在的这些材料多是清末民初的契约文书,数量多达十余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份是光绪六年落款,上面的“赵百川”字样是编者确定三世祖(“老五股”之父)名讳的唯一疑似证据。这些材料虽然历时久远,但保存完整、品相一新、文字清晰、信息庞大,编者在其中发现了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信息,为繁衍脉络的填充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是家族不可多得的珍宝。

二0一九年十二月,编者前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委办、县府办、县志办、县政协办、县档案馆等单位。试图寻找更多的信息。在此期间,编者拜访了张金礼馆长、屈海平主任、贾国锁老师和县图书馆的同志。在县档案馆,编者看到了“四清”档案,这些材料详细记述了一九六五年春天南正村的人口情况和家庭简史。对补充家族谱牒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虽然时间距离今天并不遥远,但总会发现当前记忆中已经消失的信息,这也是十分宝贵的。

赵氏家谱封面

赵氏家谱封面)

据家祖回忆,“四清”时,赞皇野草湾还因分地问题来我村沟通,时赵氏代表决议舍地子野草湾。由此说明,“四清”时仍有野草湾人知晓该村赵氏地之事。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編者前往赞皇野草湾探寻家族历史中关于“千顷牌对挂两面”的置地纪事石碑。经过村支部韩建军书记的介绍、编者有幸与野草湾的三位赵氏族人做了一些交谈。在与年逾八十的小三公谈话中得知,族中确曾有石碑曾属赵氏,但因年代久远已不知所在,所见诸公亦不知赵氏地之事。

另据了解。野草湾有两支赵氏,树森公一支由赞皇南关迁徒而来,年代或仅百年。未再去考。小三公一支相传为山西昔阳皋落赵兵部之后。经过查阅资料了解,赵兵部即赵绂,赵绂之氏乃皋落望族,截至“文革”前夕,村内赵氏家产、建筑无数,其中在十字街东北角赵氏祠堂北房右侧丈余宽石碑记述赵氏家谱,从始祖赵忠三世祖金元帅赵子政,至清乾隆四十八年,皋落赵氏繁行之史皆历历在目。值得注意的是,我先祖始迁时间恰在其间,如皋落尚存赵氏家谱,与我是否关联可待进而考证。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编者带着已知的信息再次前往西林寺考证。据贾良谊、李文斌《赵县西林寺塔调查报告》,棘林老人塔有刻字砖两块,尺寸一致,宽十七厘米,长三十五厘米,发现于二层塔身正南面塔檐上,并列排放。左面一块风化十分严重,只能隐约看出“〇大明嘉靖十六年九月吉日重修西林石佛寺古塔……花马营……”字样“;右面一块较清晰,刻有“信女善人高氏赵氏武氏张氏尹氏〇氏郝氏郑氏南郑村施主赵栾”字样。其中,“南郑村施主赵栾”字样印证了西林寺塔上存在赵氏老祖名讳的传言。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四日和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家祖母的陪同下,编者两次前往傳家湾看望京娥君(二0二二年三月殁),求证了家族早期的一些问题。在这里,编者采访到了三至六世的一些情况。二0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同宗鹏飞公殁于九十七岁,编者闻讯而伤,悔之于没有及早拜访这位积古的老人。人生无常!三月五日,编者与家祖、家祖母谈及此事,并再次询问大门院、赵家街、北胡同等地点的历史面貌;黄昏,探寻先茔遗石未果,一并察访先茔地、北道沟、烧门洞等遗址。

赵氏家谱订书线

赵氏家谱包角

赵氏家谱手工装订细节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六日,编者发现全公墓石供桌,据桌阳石牌位上三十八字判断,此为鸾公、凤公携鸾公三子溱公、洧公、洛公与凤公之子河公、源公为其祖父全公于嘉靖八年二月廿七日建立。这是首次发现除鸾公外的其他诸公名讳,并改变了先前“贵乃鸾凤父”的认识,是一次重大发现!另,同处一并发现雕图石拱桌(未见文字)、王刘氏墓石拱桌各一张,在此不述。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编者发现赵氏先茔石记碑,高九十五厘米,横五十五厘米,厚十五厘米,阴阳由不同石料合成,两面共计四百五十九字。阴阳为青石,十厘米厚”边雕花纹,中央自上而下纵刊“碑阴”两个空心阳刻正书大字。碑阳为玉石,五厘米厚,边雕花纹,碑首自右而左横刊“赵氏先茔石记”六个阴刻正书大字:正文四百一十四个阴刻正书小字记载了家史,有“赵氏者,其先晋人也。曾祖贵于永乐间敕迁赵,遂家于此。贵娶马氏,生三子,长曰发才、次曰德才、次曰全,俱以农杂为业,爱致丰足。发才娶李氏、生一子曰王。德才娶苏氏。生二子曰福臣、福厚。全娶亢氏,生一子日攒。瓒娶王氏,生鸾与凤”的家世脉络和“易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诗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书日:作善则降之以百祥。赵氏自贵以来,而全、而瓒世世积德,始终一致,以故德天之休,乃有今日。以是知易与诗书所言。信不我诬矣!他日子孙取青紫、积显庸又马可量耶?鸾曾有言曰:莫为于前。后将何述;莫为于后。前将无传。吾礼吾父之勤劳积德以造创此家业,以覆育我后人”的家风家训等重要信息;落款三十七个阴刻正书小字表明,此为鸾公、凤公携夫人、诸子为其曾祖贵公于嘉靖八年二月廿七日(全公墓石供桌建立同日)而建。并由郡庠生石崧书文。这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始迁祖一代最早的文字记录实物了。这一石刻对我家族乃至南正村赵氏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赵氏家谱世系图1

赵氏家谱世系图2

赵氏家谱世系展示)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请家祖、家祖母协助绘制祖宅示意图,请百岁公实地考证小李庄庚位茔地并绘图,并确定小李庄庚位茔地石碑为民国二年前后立于茔地中部、设有高大碑楼,”“四清”后不知所踪。次日,在家父、家母的协助下,拜访同村春来公。请教部分历史信息。

除此之外,编者还进行了许多其他的工作,不再赘述。虽然此间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但编者始终乐此不疲、怡然自得。经过几年的采访收集,终于对家族繁衍脉络有了初步的明确。需要说明的是,自修谱工作开始,六世国西公深切关注,七世计华公、建斌公、秋雄公、乱海公、新海公、雪魁公和素改君、轻巧君、聚芹君、胜娥君悉心指导,八世世鹏公、利涛公、少刚公、国敏公鼎力支持,同宗月法公、丽英君和支部永辉书记热心帮助,让编者更加坚定了修谱的信念。特别是家祖、家祖母的四处奔走,家父、家母的全面协助,才使得这一成果变得如此丰满壮硕。

大事毕成,皆乃举家功劳、宗族力量、本乡大事!这正是能让编者有不懈动力的强大支撑,更是家族团结、业兴人旺、政通人和的精神所在。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能够参与建设这一大事,编者倍感荣幸。此番工作成果今即交付刊印,希望对后人了解家族、认识自我有所帮助,更希望家谱的编修工作可以世世代代做好接班、永续经营,让家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让我们的优良家风世代传承!

限于编者能力和成稿匆忙,此间或有不周,企望谅解。

赵松森

二〇二二年五月三十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