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宗谱》后记:古式线装,厚宣纸,内配彩色相照,装帧绫绢,深蓝外壳,配深蓝函套,古朴典雅,堪显珍贵



杨氏宗谱封面

杨氏宗谱后记:古式线装,厚宣纸,内配彩色相照,装帧绫绢,深蓝外壳,配深蓝函套,古朴典雅,堪显珍贵

本次修谱是在五河县杨岔“杨氏联宗”的基础上增添没有入谱和近三十年宗族添丁增口后行成的第二部宗谱,是由固镇县杨庙镇少辉公、志培公、龙排公、龙军公发启并成立了杨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组建筹委会,理事会及编撰组,历经三年多时间,在各片代表的协同努力下,将上千户宗亲编入谱中。

宗谱分上下两册,近十五万字,由锦秋文谱中华家谱馆打印成册。谱本为古式线装,厚宣纸,内配彩色相照,装帧绫绢,深蓝外壳,配深蓝函套,古朴典雅,堪显珍贵。

谱本形成倾注了诸多为之辛劳的宗亲代表及主持编撰宗亲的心血,实现了族人早日入谱之心愿,填补杨氏家庭文化传承之空隙,为杨氏后代构建了家族文化的平台。

本部《杨氏宗谱》是我宗族家藏之宝典,是杨氏家庭文化代代相传之佐证,足以增强我杨氏文化的自信,使其有谱,靠谱。

历经三年之多付梓成册的杨氏宗谱,从时间看似乎长了些,纵观历程实属不易,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路远面广人口多,往返次数频繁,耽搁适时登录的时间;二、积集谱印的资金迟缓、量小,使之无法承受打谱之需求。三、期间遭受千年不遇的世界性天灾疫情新型冠状病毒的侵害。天怒人怨,一时人际断流,人传人病毒漫延神速,人人自危,闭门户户,市井萧条冷落,重症死亡无一幸免。国家发布重大疫情一级响应,尤武汉从二O二〇年一月廿三日全城戒严封城,各地遵循亦然,时间持续至四月上旬方先后解禁放行,故光阴荏苒三年已逝。

虽人为误期谱本付梓,但顺应天意且宗谱后记却记载了千年不遇病毒横流吞噬人类的历史事件,不失为后人历史知识的积累。

此次续谱与五河县杨岔第一次联宗谱相较有所差异,毋庸讳言,究其原因与这次续谱宗旨有关,一、追根溯源寻祖归宗。二、是者从之,漏者补之,疑者存之,不知缺之。三、宁精勿滥,不无稽攀附,不求全责备,各归其宗。四、适者留存,入弃自便。

本次谱续是在筹委会和理事会的精心指导下展开草编工作,在这三年多的实际操作中笔者感同身受,感慨良多,总觉人文素养大相径庭,有的支派登记草编者认真负责极有条理按要求编写,有的支派草编者却心态使然,不是认真对待;有的负责收集谱款者心存私欲,恣意挥霍不予上交;有的支派存在辈份分歧而势不两立,弃之入谱;第一次发启联宗者其免辈与本次发启人心存抵触,亲而远之不愿介人。总之本次未能收入谱的宗亲不在少数,如五河的杨岔、西刘集两个片、上一次未能人谱。怀远县七支八份,因辈份第一次未能入谱,并在后记中提出有待二次修谱纳入其中,但这次还是因诸多原因未能如愿,加之我等操持者能力有限,最终仍然作罢。

虽谱本付梓成册,但舛错不鲜,祈宗亲仔细查阅,以便纠错订误,匡其不逮。

撰写人怀远县榴城镇五岔杨氏九十四代孙明传拙笔

二0二0年七月二十六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