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的祭祀文化及祭拜社稷神



祭祀文化

在我国,祭祀文化从古至今都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国家政治还是军事战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祭祀。在古代,祭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更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那古代的祭祀文化是什么?古人又是怎样祭拜社稷神的呢?

传统文化

一、祭祖

祭祖也就是面对祖先牌位进行祷告,通过其他的一些祭祀形式,比如供奉祭品等,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子孙后世健健康康,实现自己的愿望。

祭祖的心理:祭祖之所以成为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对祖先的崇敬和供奉。一方面是因为古人信仰神灵,相信死后灵魂仍旧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个人的愿望强烈,想要通过祭祀的方式来促进愿望的进一步实现。

祭祖文化的形成:我国古代的家庭观是基于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组成一个大家庭。在这种家庭观念中,长辈的地位比较高,也就逐渐形成了祭祖的传统。另外,古代建立祠堂也很普遍,每个家族建立供奉“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宗法制家国一体的观念逐渐加强,又反向促进了祭祀文化的发展。

二、祭天地

古代没有科技的支持,对天地的探索十分局限,大多都只有看天象这一种方式。古人也就对自然界存在较大的敬畏,所以古人就会通过祭天地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而这种仪式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时常举行。

1、祭天

《尚书》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古人祭祀的对象相当多,但是拥有最高地位的当属昊天上帝。“昊天”原来是指广阔的天空,后代指天上最强的神明。除了昊天上帝,天神还有日月之神、雷电之神、风云之神等,掌管四时更替,日月变化,都是祭天的祭拜对象。

祭天仪式在我国古代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其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念,国家的统治者被称为“天子”,意为上天的孩子,“受命于天”来统治人间。

天子也就是普通人与天沟通的桥梁。祭天由天子主持,先斋戒沐浴,然后通过盛大的仪式来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之情,以及希望上天继续保佑百姓。

2、祭地

天与地向来同时出现,有祭天仪式,便必定会有祭地仪式。《周礼》中记载:“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这是历代地坛祭祀仪式的理论基础。由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古时候有时天地同祭祀,有时却分开祭祀。

明清时期单独修建用来祭祀“皇地祇神”的地坛,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也代表了祭地仪式的最高规制。

古代的祭祀仪式虽然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祖、祭天、祭地。无论是怎样的祭祀仪式,都是来源于古人局限的认知,虽然现在人们的认知逐渐丰富,但这些祭祀仪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并不会轻易打破。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