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秦氏抗日先烈——追思我的祖父



英年早逝的秦氏抗日先烈——追思我的祖父

我的祖父秦公讳运忠生于1910年。当时,清朝刚刚消亡,社会动荡,民生测敝。祖父一家亦难幸免,生活异常艰难,家无房屋,赁房而居,生活常是吃了上顿儿没有下顿儿。

但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曾祖还在自学医书,后来到县城聚兴隆坐堂行医。祖父兄弟三人因之也得以随进县城,大祖父开小饭店卖面,二祖父入庆元楼(银楼)捞经。祖父排行第三,人县城小学堂读书。祖父酷爱新学,刻苦攻读,因而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学术。后来,与乡间名士杜家沟贾锡鼎在我家旧院圪堎底邻居院门洞壁上分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诸葛亮的《出师表》。

1929年,祖父小学毕业,与县城女子小学毕业的高才生祖母王白媚结婚,联系曾祖与老外祖父家在县城二道街合开自行车铺,这在当时也算时髦之事。据祖母讲,她们刚结婚之时,过四月八,祖父专程从县城接她回家过节,只吃了一碗红面。当时,家境已经好转,但勤俭持家之风可见一斑。

成年后,祖父长的一表人才,常戴圆框眼镜,常着长袍马褂,很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祖父喜欢结交有志青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当时称作东路现交城文水平遥一带的人士交往甚广,留下两张难得的合影。要知道,当时留影可也是新鲜事。

祖父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临县万安坪、前小峪、贾家沟等地任教。据二祖父讲,祖父当时月聘金三十元大洋,可见,祖父的教书育人很被人们认可。

三十年代中期,经过祖父父子四人的艰苦奋斗,家境好转,将原来租买的四孔一炷香门窗的土窑接口成石窑,换成圆门圆窗,并在院子东建了两孔串间石窑作为客室。石窑门窗镂刻人物花卉,据说做了两月有余,祖母三妯娌按天轮流做饭,不敢懈怠,可见当时家中有规有矩。

临县秦氏族谱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华北,随后,吕梁岚县方山都被日寇占领,临县三交、石门墕、寺圪垯也驻着日军。方此之时,祖父奋起雪民族大耻,挺身尽报国之心。1939年,晋西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临县建立了新政权。当时,抗日正处在白日化阶段,就在此时,祖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临南县车赶区区委委员,公开身份是教师。他同王尚斌(树家山村人,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先在交城任小学校长,日寇占领交城后,回故乡临县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42年被日寇杀害。)在车赶区委所在地临县大禹乡树家山村(位于《吕梁英雄传》所写汉家山原型汉高山脚下)组织创办抗日小学,在学生中组织大刀队同日寇展开斗争。后任吕梁行署副专员临县县委书记王德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团长樊云淇、临县商业局局长王兆国等人当时都在该小学学习。

1941年春节,车赶区委在树家山村公所开会,会后同村干部共餐。其时,院里来了一个乞丐,在碾盘上吃坐了一会。后来,人们说,这是个汉奸。第二天(正月初二)凌晨,天刚麻麻亮,驻扎在圪洞、石门墕、三交的日军分三路摸上了树家山村,鬼子军官马蹄上都裹了麻袋片。鬼子分多路径直到了祖父及他的同志们居住的窑洞内。当时,祖父所住的是一孔斜炕窑,他刚起来站到灶台前,鬼子枪就响了,子弹从左鬓角而入,祖父应声倒在地上。鬼子并未理会同屋居住的祖母和年刚九岁的父亲,扬长而去。当时,树家山住着八路军新军一个排,拼死抵抗,大多战死。区委成鸿猷同志(临县林家坪镇高家坪村人)被日寇打得肠子都连在外头,还在奔跑,最后也倒地身亡。当时,条件极差,祖父牺牲后,没有棺材,靠一块门板抬回老家秦家圪堎入土。(2003年,我因非典回到老家大禹乡秦家圪堎,专门拜访树家山,听该村残废军人王老虎讲述的故事。)

祖父牺牲,给全家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曾祖母哭伤了双眼,二老姑哭歪了嘴,二祖父痛失推心置腹的兄弟。当时年方二十八岁的祖母,终生没有改嫁,守寡五十二年,陪伴父亲和姑姑。据说,那年春节,家里起来放开门炮,没放响。自此,过春节祖母忌放开门炮。

后来,人民政府追认祖父为烈士,国务院颁发烈士证书,县烈士陵园勒碑纪念。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临县人民政府因祖父、父亲、我三代从教授予我家“教师世家”牌匾。

时隔四十年之后,1980年,祖父故友霍九儒老先生到我们家中给家父看眼病,看到祖父旧像,泪流满面,足见友情之深,给时年15岁的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85年,临县人民政府邀请全国各地临县籍老干部回乡共聚,当时高干康缉熙、王镇康等祖父故交专门到祖母住处看望祖母,也是对逝者与生者的深情慰藉。

祖父一生非常短暂,年方三十,英年早逝。但他思想先进,学习努力,注重修为,勤俭持家,诚交志士,教书育人。特别是深有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捐躯报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秦氏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我们一定要弘扬祖父遗志,光大教育事业。

二十世孙 京锋

二0一九年春节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