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李氏家族为了忆祖先、传世系,于二〇二二年壬寅年编修了《李氏族谱》。此次编修虽耗费了大量时间,但得见谱书,倍感欣慰。我们采用了硬壳精装、红色梅花作为封面,内容简单、明了。下面是本谱的一组图片:
(《李氏族谱》封面)
(《李氏族谱》书脊)
(《李氏族谱》封底)
李氏族谱序
世间万物。水有源、木有根。人莫能例外。家谱乃寻根留本之基,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族谱是血肉亲情之纽带,是记录同宗共祖有血缘群体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册,撰修族谱是为了尊敬祖宗,沿袭先祖体制,昭穆不乱,纠错创新,收宗睦族,让后人知世系、明辈份、识尊贤、辨长幼、承祖德、兴家业、激励子孙爱家爱国。
体裁有别、然理大致相同也。国之有史所以明兴衰更替之因、族之有谱、所以动木本水之源之思。愚访各地同宗。俱言我李氏始祖、源系陇西。今甘肃临兆,李氏,但因年代久远、已无记可考,遍观前史,为李姓者众多。特别唐朝以后,因军工,地名官名者颇多,李姓较为紊乱。现无记可查、吾姓由山西洪桐迁于山东,清代康熙初年某公因饥荒故从山东迁入河南宁陵,而家焉。迄今已三百余年其间历经兵荒马乱。历史演变宗谱已失,先辈口述虽在。终因谱牒泯灭,以至长幼之序不名,故权分为三门、此虽不免草创之举而。
可查证记裁:约(公元)1800年后,李氏族人从宁陵迁入柘城县梁庄乡李关尧村,安家定业。后分迁至张桥镇赵庄村委李庄村,又分迁到陈青集镇毛堂村和张桥镇毛庄村,延续至今。此籍以子孙后代传家之本也、愚才疏学浅、斗胆执笔、聊为序云。
(《李氏族谱》目录)
(《李氏族谱》世系)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