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姓历史名人(最全)



滕姓历史名人(最全)

滕文公 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华夏族,名宏,滕定公之子,当时世称元公,他是春秋时代的“滕文公”之后,其本应是滕元公。

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增强了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信心。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

据《孟子注疏》记载,汉代赵岐考证古纪《世本》注:滕国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后世避讳改考公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谓之文公。学者赵岐考证文公名宏,文公的父亲名麋,有关滕文公的言论事迹多集中在《孟子·滕文公》上下篇里,《汉书·艺文》载《孟子》十一篇,今有七篇传世。另有世传《孟子外传》四篇,因古本失传,今有明代人收集整理的传世本。

清版《滕县志》载有《滕文公庙碑》,是依据历代文献考证写成刻之于碑的。

滕胤 (?-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

滕胤仪表堂堂,少时有节操,后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但遭权臣孙峻党羽所阻挠,滕胤也有意避嫌,最终只晋爵高密侯。

孙峻死后,由其堂弟孙綝执政。滕胤的连襟、骠骑将军吕据联系北伐前线诸将推举滕胤为相,希望分割孙綝权力,但并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马,镇守武昌。不久,滕胤与吕据密谋推翻孙綝,因计划泄露而被杀,惨遭灭族。孙綝被杀后,景帝孙休为滕胤平反。

滕修 (?-289),字显先,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仕吴为将帅,封侯。吴亡,为安南将军、广州牧。太康九年死,谥声。西晋南阳西鄂人。初仕吴为将帅,封西鄂侯。孙皓时为广州刺史。晋师伐吴,率众赴难,至则孙皓已降。吴亡,晋武帝以为安南将军、广州牧,封武当侯,委以南方之事,为边夷所附。卒谥忠。

滕含 东晋南阳西鄂人。滕修孙。初为庾冰轻车长史。苏峻之乱中,力战护卫成帝,功封夏阳县开国侯。授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在任积年,有政声。卒谥戴。

滕昙恭 梁代孝子。豫章南昌人。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值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昙恭拜谢,因捧瓜还,以荐其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及父母卒,昙恭水浆不入口者旬日,感恸呕血,绝而复苏。隆冬不著茧絮,蔬食终身。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昼夜哀恸。其门外有冬生树二株,时忽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及夹侍之仪,容光显著,自门而入。昙恭家人大小,咸共礼拜,久之乃灭,远近道俗咸传之。太守王僧度引昙恭为功曹,固辞不就。王俭时随僧度在郡,号为滕曾子。天监元年,陆琏奉使巡行风俗,表言其状。昙恭有子三人,皆有行业。

滕倪 唐宪宗时阆中人。《全唐诗话》云:“倪苦心为诗,嘉声早播。”往江西吉州谒太守宗人迈,还蜀应秋试,卒于商于旅舍。仅存诗一首。《云溪友议》载倪诗有佳句“的发不能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及题鹭鸶障子:“映水不深意,见人无惧心”。同时杜牧亦有句:“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泛指贵人,不如倪之极言相国为尤佳。

滕珦 (约公元八O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东阳人,登进士第。元和七年任太学博士,历茂王傅。大和三年以右庶子致仕,归老婺州。《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滕珦集》,卷亡,今佚。《全唐诗》卷二五三存其诗一首,《唐文拾遗》卷二九存其文一篇。
滕迈 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大和初,以侍御佐越州使幕。开成中,历吉、台、睦诸州刺史。《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全唐文》存其赋五篇。

滕昌祐 (生卒年不详),字胜华,唐末五代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广明元年(881)十二月初,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随唐僖宗入蜀避乱。初以文学从事,后隐居,不婚不仕,书画是好。情性高洁,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以供写生。擅作花鸟、草虫、蔬果,画鹅尤为著名。无师承而成大家。所写折枝花,下笔轻利,设色鲜妍,论者以为近边鸾一派。所画蝉蝶草虫,用笔点写,称为“点画”(即“点簇”)。兼善制作夹苎果实(以麻为胎骨,加漆制成果实之形),随类赋彩,宛然如生。亦工书法,当时蜀中寺观牌额,多出其手笔,号称“滕书”。卒年八十五。《宣和画谱》记有滕昌祐《山茶家鹩图》一幅。此传世之作后被宋徽宗藏于宫廷。宣和御府所藏65幅,9幅为画牡丹:《牡丹睡鹅图》2幅、《湖石牡丹图》1幅、《龟鹤牡丹图》4幅、《太平雀牡丹图》1幅、《牡丹图》1幅。

滕白 (生卒年月不详),宋初人。尝以户部判官为南面前转运使,并官工部郎中。事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有《滕工部集》一卷,已佚。今录诗六首。

滕中正 (908—991),字普光,青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仕后周,为朝散大夫,迁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宋乾德中,为殿中侍御史。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中,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振举纲纪,时称尽职,以年老求解官,出知河南府。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卒。

滕宗谅 (990-1047),字子京,原籍河南南阳,客籍青阳。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二人志趣政见相投,交游甚笃,仲淹极称其才。然其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担任地方州郡从事,始得召试学士院,先后授大理寺丞,迁殿中丞,赠右司谏,拜左正言等京职,其间又因疏论直谏而四遭贬窜。景祐三年(1036)以言获罪,黜为监鄱阳郡榷酤(监酒税),知信州。子京因爱九华之胜,请改池州,迁葬其父于青阳县东十里之金龟原(又名金鸡岭),遂举家迁居于墓南侧之滕家冲。翌年丁母忧,庐墓守孝逾年,服除知湖州。时因西夏进犯,边防空虚震恐,子京奉调知泾州。敌军气势正盛,子京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以城中乏兵,武装数千农民登城守御,又招募敢捷之士昼夜侦察,随时掌握通报敌情;且不惜重金,慰劳来援友军,犒赏边地诸羌首领,抚恤阵亡将士家属,遂使局势稳定。仲淹因此极力举荐,乃擢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俄因政敌诬讦其知泾州时“用公使钱无度”而谪知虢州,庆历四年(1044)再迁岳州。任内重修岳阳楼,并请仲淹为之作记。庆历七年调知苏州,旋卒于任所。其子遵遗愿扶柩归葬于青阳金龟原,并请范仲淹撰墓志铭。子京性至孝,乐善好施,为人旷达,政尚宽易。所历州郡多建学校,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又长于奏议,尤工古律诗。且著有《九华新录》,始作《九华山图》。九华山尚有其书堂遗址。

滕元发 (1020年—1090年),原名甫,字达道。浙江东阳人(现东阳市吴宁街道滕(陈)宅街人)。是范仲淹之父范墉的外甥,性豪爽,不拘小节,自幼能文,与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一同学习,在科举考试中两中探花,三次担任开封府尹。镇守边关,威行西北,号称名帅。后避高太后之父高遵甫讳,以字为名,改字达道。吴宁镇滕宅街(今陈宅街)人。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湖州通判。

滕元发祖上为唐宋名臣,世代官宦,且是范仲淹之父范墉的外甥。滕元发性格慷慨豪爽,不拘小节,9岁能赋诗,范仲淹见后连连称奇,将滕元发接到家中,与其子范纯仁一道,师从当时的名师胡瑗。后与范纯仁一同举进士,主试官宋祁奇其文,擢置第三。可是宋仁宗认为滕元发考卷中的一诗不合程式,于是将滕元发罢黜。但他没有悲观失望,反而加倍用功研读,终于在八年后再次高中第三名。两中探花,在中国1300年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英宗很器重滕元发,曾将他的名字写下来放在身边以备重用。神宗时,历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京师地震,滕元发上疏陈述其原因,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被排挤出京,任秦州知州。河北大地震,元发被任命为安抚使,他在危房里办公,对下属官员和老百姓说:“人民指望我这个政府官员,如果房屋倒塌,我会跟人民死在一起。”他敛葬死者,救济饥民,蠲免田赋,修筑堤坝,查察贪残,督捕盗贼,日夜操劳,使灾区秩序渐趋正常。后任开封知府,断案如神。但因敢于冒犯皇亲国戚,曾两次被免,继而又复任,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三次担任开封府尹(包拯为两任)。

时西夏内乱,元发建议趁机进取,可不劳而定。神宗奇其策而示未采纳。西夏犯境,神宗召对,滕元发直言以告,君臣之间有如家人。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在郓州、定州、青州、应天府、蒲州、邓州、安州、筠州、梅州等地任职,迁延地方十年。元祐中,调任苏、扬二州。淮南京东饥荒,滕元发虑及灾民将至,难免疾疫流播,乃出城视察废旧营地,命富户出资搭建芦苇、竹篾、茅草等临时住所2500间,井、灶、器用皆备,保全灾民五万多。授龙图阁直学士,复任郓州知州 。

滕元发激烈反对皇上将四座边寨赐给西夏人。滕元发以年迈为由请求到淮南任职,朝廷授他为龙图阁学士,又让他知扬州,赴任途中亡故。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章敏”。苏东坡为之撰《滕学士甫墓志铭》。苏氏兄弟均作挽诗悲悼。滕元发著有《达道文集》20卷。所著《孙威敏征南录》收入《四库全书》。《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滕康 (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靖康二年,元帅府闻康习宪章,召至济州。康率群臣劝进,除太常少卿,使定登极礼仪。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为之,辞意激切,闻者感动。除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进起居郎兼讨论祖宗法度检讨官,试中书舍人。

会显谟阁学士孟忠厚乞用父任减年迁官,康言:“忠厚,隆祐太后之侄也,太宗以来,凡母后兄弟之子无为侍从者。”武义大夫康义用登极恩,迁遥郡刺史,康又封还词头,言:“恩例迁官一等,谓于阶官上进一阶。今康义得特旨转一官,自武义大夫躐上遥郡刺史,名为迁一官,实升五等,紊法之甚也。自古召乱之源,非外戚挠法,则内侍干政,汉、唐可鉴。”凡再降旨,竟不肯行。

后军统制韩世忠以不能戢所部,坐赎金。康言:“世忠无赫赫功,祗缘捕盗微劳,遂亚节钺。今其所部卒伍至夺御器,逼谏臣于死地,乃止罚金,何以惩后?”诏降世忠一官。

知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康以光世所上彦文功状前后牴牾,阁而未下。宰相力主彦文趣康行词,康论不已,宰相衔之。会布衣省试卷子不合式,康以其文取之,谏官李处遁论奏,遂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

未几,移跸钱塘,再除中书舍人,奏曰:“去岁郊礼前日食,而日官不以闻,廷臣不以告,使陛下所以应天者未至,故逆臣敢萌不轨者,无先事之戒也。陛下即位,行再岁矣,侧怛爱民之政徒为空言,而百姓不被其恩;哀痛责躬之诏不著事实,四方不以为信。忠佞并驰,而多士解体;刑赏失当,而三军沮气。臣愿陛下取建炎初元以来所下诏书,所举政事,熟思审度,得无一二不类臣言者乎?望参稽得失而罢行之。”上再三褒谕,称其有谏臣风。除左谏议大夫。旬日间,封章屡上,遂擢翰林学士。翌日,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宰相吕颐浩议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移跸建康,又议欲尽弃中原,徙居民于东南。康力持不可,上悟而止。未几,上请太后奉神主如江西,以参知政事李邴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康为资政殿学士,同从卫以行。邴辞疾,又命康权知,以刘珏为贰。赐康褒诏,许缀宰执班奏事。

康从卫至洪州,刘光世护江不密,金人绝而渡,康等仓卒奉太后趋虔州。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康与珏无忧国之心,至使太后涉险,为敌人追迫,责授康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未几,许自便,复左朝请大夫,提举明道宫。绍兴二年九月卒,年四十八。八年,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滕茂实 (?~1128),北宋官员。字秀颖,初名祼,吴(今江苏苏州)人,亦作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善篆。滕茂实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登进士第。靖康元年(1126),茂实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身份与副佥书路允迪奉命出使金国,和议割据三镇太原。后来又奉宋主密诏,据守太原不下,金之西路军到太原城下,遭宋军抵抗,金主迁怒,将茂实二人及随从囚于云中郡,时茂实兄陶通判代州,已先降金。粘罕素闻茂实名,乃迁之代州,又自京师取其弟华实同居,以慰其意。

宋钦宗自离都城,为金人所掳,旧臣无敢候问起居者。茂实闻其将至,整装迎谒,拜伏号泣,金人谕之曰:“国破主迁,所以留公,盖将大用。”迫令易服,茂实力拒不从,见者堕泪。茂实请侍旧主随行,他知此举必将触怒金人,自己必死无疑,事先叮嘱其友人董铣,用奉使黄旛裹尸而葬,在墓碑上大刻九个篆字:“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并做临终诗以明己志。金人不许随侍旧主,次年茂实忧愤成疾而卒,金人哀其忠,为之起墓雁门山,岁时致祭,金末元好问赞许他:“先生名节凛然,不愧古人。”并称自己“儿时,先大夫教诵秀颖《临终诗》”(《中州集》卷十)。可见其诗在金代流传之广,成为士大夫传授忠贞气节的教材之一。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高宗绍兴二年(1132)事闻,赠龙图阁直学士。《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九有传。

滕安上 (1242-1295),字仲礼。定州人。品学兼优,善文章诗词。被荐授中山府(治今定州)教授,历任禹城(今属山东)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京师地震,上 书数万言献策,没被采纳,遂托病隐退,后又拜国子司业。他的诗格调劲健,尤其长于七言古诗,著有《东庵集》16卷,被收录于《四库全书》。逝后赠昭文馆大学士,其墓在定州城南崔邱村。

滕斌 (生卒年不详),一作滕宾,字玉霄,黄风(今属湖北)人。至大年间(1308-1311)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有《玉霄集》。现存小令十五首。

滕毅 字仲弘。镇江(今属江苏)人。朱元璋征吴,毅作为儒士留徐达帐下。不久授起居注。命他搜集古代无道昏君所作之事以进帝。吴元年(1364)出任湖广按察使。洪武元年(1368)首次掌管吏部,辅佐省台制定任用、升降、考核官员制度办法。后改任江西行省参政,卒。

滕德懋 (生卒年月不详),字思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

元末担任浙江行省掾,分镇台州。方国珍投降,留抚台州三年。国初,擢升丞相府椽史,从征陈友谅。

征讨陈友谅有功,任命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以才力不能胜任推辞。转任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同知,此时建昌府由陈友谅的降将王溥驻守,多不法,滕德懋以大义律制止。

历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

洪武三年(1370),入召升任嘉议大夫、兵部尚书,后改任户部尚书。因事免职。

滕昭 (公元1421—1480年),字子明,明汝州滕莹坊村人(今城北马庄村东)。父滕霄,曾任黄州知府。滕昭曾先后任职陕西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主考、左佥都御史、辽东巡抚、福建巡抚、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滕昭虽生于官宦之家,但生活淳朴,不事奢华,天资聪颖,力学不懈。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19岁时中举人,进京考进士不中,入太学(国家最高学府)进修,毕业后,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被吏部推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景泰七年,他监督顺天(今北京市)乡试时,制订许多措施,力除考场弊端,使许多富豪权贵之子不得入选。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四川都司有一谋杀案,长期不能定案,皇帝命滕昭前去审讯。他到四川后,明查暗访,掌握了大量材料,然后升堂审问,一讯定案,双方皆服。回京后被提拨为左佥都御史。不到1年,因母丧,按制度离城回乡守墓。

公元1465年宪宗即位,下诏令滕昭巡抚辽东。他到辽东后,多备粮草,严加巡逻,加紧训练部队,又告诫将士不要主动挑起事端,边境相安无事。不久,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用船向北京运送公粮)兼淮阳巡抚。他审时度势,制订了“长运”法,简化运输手续,制止虐待漕卒,因此,“兵民皆得苏息”。因督办漕运有功,升任佐院理事。在出巡福建时,正值闽西紫云台农民邓茂七率众起义,滕予以镇压后又审视地理,相其要害,建立归化县(今长汀县)。

滕昭在福建还未回京,朝廷又命他巡抚苏(州)松(江)。所属江阴县有一名镇马驮沙与江阴隔江相望,来往公事均须渡江,甚为不便,滕照奏请将马驮沙从江阴分出,建为靖江县,受到民众欢迎。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因滕昭政绩卓著,升为兵部左侍郎,食正二品俸禄。成化十二年,汝州仍隶属南阳府。农民运送公粮往返千里,旷日持久,劳民伤财,流传有“南阳送回(一次)粮,孩子会喊娘”(即生了小孩后去南阳送粮,回来时孩子已会喊娘了)的歌谣。鉴于人民的痛苦,滕昭和河南布政使原杰联合上疏,经宪宗批准,将汝州从南阳分出,成为省布政司直接管辖的直隶州。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滕昭因病致仕还乡,在家2年病故。他死后,群众在城隍庙大阅楼东侧建立一座滕公祠来纪念他,还将城壕外围的空地定为祠产以作香火之资。

滕黑子 (1796—1866),江湖上号老九,男,麻阳县马南人。幼时家贫,父母清嘉庆十一年(1806),滕黑子10岁时,随伯父行船。一日船停辰州(今沅陵县城)下东门码头,黑子与群童戏耍于沙滩,为争蚌蛤相斗,一童哭归告其母刘氏,刘遂携子前来评理。刘氏见之,愕然曰:“此子非凡,愿收为义子,授以艺,日后定能成材”。伯父允之,将滕黑子拜寄刘母。此后:义母刘氏精心传授滕黑子刀枪、棍拳、拔钉、跳桩。3年艺成,乃别义母上船拿篙,度江湖风浪生涯。嘉庆十五至十七年(1810—1812),滕黑子在沅水、洞庭湖行船,交结义士侠友。一日,其船行沅水下游,一憔悴流浪汶求于滕黑子曰:“只求沿途一饱,愿为行舟效劳。”滕黑子慨允。数日后,船停常德上南门码头,抛锚。是夜,“常德帮”悄悄地将滕黑子船的铁锚压上“千斤闸”。次日晨,滕黑子收到一书曰:“上南门码头,乃我常德帮所有,麻阳船若能起得上铁锚开航,上南门码头尽归麻阳船停靠,否则,须交码头银100两。”滕黑子思忖:铁锚必被他人压上“千斤闸”,凭己之力,实无奈何。滕黑子终日紧锁眉头,闷坐船仓。三日晨,流浪汉曰:“千斤闸’锚,乃区区小物,请备爆竹,保准巳时开船!”。时至已刻,流浪汉使出“鹰爪功”,如同雄鹰抓小鸡一般,钩起铁锚。此时,鞭炮齐鸣,篙楫齐举,船往洞庭湖方向驶去。从此,常德上南门码头尽归麻阳船只停靠。久之,此地形成麻阳街。滕黑子乃拜流浪汉为师,工间习艺,得其真传,武功更佳。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庭湖君山寨掌门人金钩柳胡子设宴,约滕黑子比武。滕黑子应允,漂舟独赴。君山寨大厅,头目云集。厅中八仙桌上摆有36只碗,皆斟满水酒。‘相见,礼毕。柳胡子反手扣起八仙桌脚,绕厅3周,仍放原地,滴酒不溢。柳胡子傲视滕黑子道:“请!”。滕黑子不甘示弱,亦单手扣起酒桌脚绕厅3周,点酒不荡,放于原地。柳胡子不服道:“黑蛮子,吾在厅内转圈子,汝能将吾逮住,吾认输,往后麻阳船筏,凡插上蜈蚣旗者,吾柳某秋毫无犯”。说罢,其身轻如燕,于厅内穿梭环绕,滕黑子往返捕捉,不获。滕黑子心生一计,抱住厅堂中柱,使尽全力,一扛一顶。柱,哗啦作响,瓦,片片纷落。百众门徒、柳胡子皆大惊。柳胡子环绕稍顿,滕黑子一个箭步上前将柳胡子逮住。柳胡子认输,面向百众门徒大声道:“今后,凡遇插有蜈蚣旗之船、筏,一律放行”。从此,麻阳船只、木,筏航行洞庭湖区,畅通无阻。

道光十年(1830),滕黑子成婚,夫妻风雨同舟,从事江河运输。咸丰六年(1856),双双年迈,弃船归里,以传授武艺为乐。同治五年(1866),滕黑子卒于里,终年70岁。

滕脉和 (1907—1979),和县金城庙孔夫山下圩滕村人。字靖澜,号寓形生。滕先生的一生虽然谈不上是波澜壮阔,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大潮中,最终走进了革命的队伍,这才得以实现他那“洪炉滴水试烹煎,穷措生涯有火传”的心愿。

滕先生留给后人的有一本诗稿《诗材草创》,一部小说《芸窗戏墨》。家中藏有范培开、许逸天、董兹国等书法大家的字画。藏书有《纲钅监易知录》、《汉书》、《雪鸿轩尺牍》等,皆是先生生前节衣缩食而购得。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