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氏在大足清明会上的发言



胥氏在大足清明会上的发言

贵州省德江县 胥全涛

各位宗亲,各位亲朋好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从春秋时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了。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已沉入了历史的长河,但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日的。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割股奉君”(啖君),隐居深山“不言禄”之壮举,被后人尊为介子,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子山,并立祠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因此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就是在那年代,我始祖胥臣与介子跟随晋文公流亡,从军事、政治、文化、思想上辅佐晋文公,文公称誉胥臣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济世匡国的谋略。”对于胥氏人来说,寒食节,清明节祭奠祖先,缅怀先人,认祖归宗,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大足区胥家坝自改革开放以来,组织清明会的方式,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不仅是沿袭清明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更赋有历史的、时代的胥氏家族与之相关的特别意义。在此言诗一首致庆胥家坝胥氏清明会40周年:“清明聚会四十年,祭祖缅怀先祖恩。启承祠训行诗礼,善德家风励后人。”赠锦旗一面,对胥家坝胥氏宗亲一颗恭敬感恩之心,不忘祖德,光耀门楣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代表贵州德江胥家山胥氏宗亲给你们点赞,并预祝这次庆典暨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频繁焕彩,左昭右穆喜宗支蕃衍灵爽凭依。意思是说,岁月艰辛,我列祖列宗,文采厚积,美名远扬,不断流光溢彩,后代枝叶繁茂,香火鼎盛,精神必倍感清爽,心中亦多依恋。大足胥家坝与我胥家山同出一宗,自2015年“五一”节在胥家山成立云贵川渝胥氏宗亲总理事会三年多时间来,以云贵川渝为纽带的全国胥氏宗亲联谊成果丰硕,以胥思立为代表的一批胥氏宗亲热心人,带领大家从联谊会方式走向了合法的胥氏文化研究会,走向了振兴家学、家风、家教文化的健康之路。

先祖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胥氏文化,就是祖先留下的美德,是我们筹划未来的最好财富,后人继承先志,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知识。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就胥氏文化而言,思立老弟在去年参加盐亭胥震后裔清明祭祖会上的发言中有一段话为胥氏文化研究打开了一条通道,他说:“在中国春秋时代,皇廷“六卿”中胥氏几代人都是国家的忠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续发展的基石。今天我们的相聚,是祖辈千年的相守,感恩姓胥,才有我们今天远赴千里来盐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祭祖、感恩、联谊······使我们分散千年,再次相聚,以“我姓胥,我骄傲',“我姓胥,我自豪'为共同的心声,感恩时代的发展,感恩国家的兴盛,让我们在新的时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有机会与全国各地胥氏家人们保持联系而且面对面聚会,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开心。鉴于此,我们通过交流,深刻体会到族情越来越深,挖掘和发展家文化刻不容缓,交流中达成共续家谱成了我们共同的使命。”胥镇江及胥震祖后裔胥邦贤在微信中说:“胥臣是得姓始祖,是早于孔孟的我国杰出人才,也是我们胥氏族人的荣耀,这面旗帜必须高举。”

带着这样一种胥氏文化自信心,目前已与全国130多个县市(区)宗支联谊,开展联谊走访,问籍求谱,出席全国各地宗亲活动,进行相应字辈平衡尝试,使不足30万人口的胥氏人在全国小有声誉,不仅走进了首届世界家风大会,还让始祖胥臣的塑像落成于在全国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山西太原市晋祠公园内的“晋文公祠”,胥氏文化研究会作为河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的二级机构顺利得到批文通过,胥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暨胥臣塑像的落成典礼近期将在山西太原举行。我们的工作感动了一个人,我们的事业能够顺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还要感谢这个人,那就是为胥氏文化研究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族人学者胥宗献。是他和胥善辉俩在2016年就出版了《中国胥氏文化研究-胥氏文化简史》一书,为家人全面了解胥氏文化提供综合详实的史料,增强了胥氏人的文化自信。也是引导和亲身亲历成立胥氏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也是他和胥思立收集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引起太原市官方的重视,使胥臣塑像落成晋祠,同时也是他和思立老弟进一步收集整理,撰写近27万字的《胥臣思想探索与胥氏文化研究》书籍已报选题,并即将印刷出版分发到家人手中。我们坚信胥氏研究会会长胥宗献、执行会长胥思立將带领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实现胥氏文化研究的初心和梦想。

清明节组织清明会,是对清明节的时代表达方式,是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40年来他影响着胥家坝胥氏人的精神世界。凝聚了阖家团聚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蕴藏着胥氏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你们特制的胥氏清明会祭祖专用酒,是源自历史的醇醪(音劳)佳酿,也是胥氏文化走向未来的又一条通道。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只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当生活愈加智能化、精致化,旅游愈加个性化、体验化,创新形态,让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是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必由之路。如果抱残守缺,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就很难捕着到现代人的目光,你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全国胥氏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0年来,你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用心用情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方能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

谢谢大家!

0一九年农历三月初一日(清明节)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