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柘城打锅牛由来



河南柘城打锅牛由来

水有源,树有根,柘城县打锅(砸锅)牛家的渊源是有历史根据的。河南省地处中原,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争战多以得中原而后定大局(天下),故有问鼎中原之谓。因而河南人饱受刀兵之苦最为深重,加之天灾人祸瘟役流行,中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明末清初困苦之情尤甚,已至十室九空的地步。当时山西省晋城一带地处山区,虽受兵灾较少,但地瘠民贫又遭灾荒,人民生活难以维继,该县牛寨村有一牛姓人家饥寒交迫面临绝境,一位老姑太提议:与其共同等死何不外出逃荒尚有生望,为了后辈人得以相认,乃将铁锅砸破各执一片背井离乡。其中一人牛天玉携夫人杨氏及四子,辗转来到柘城县北门里暂时住下,租地耕田出卖劳力,有时做些小买卖,如此逐渐安定下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长子安国一支去城西北杜坟村一带定居务农为生;次子安江一支大部分暂栖住北门里十字路口往南一片生活。另一部分到城东七里井村一带耕田生活;三子安山一支住十字路口往东一片生活;四子安泰一支暂往城西徐园村一带务农。因为都经过困苦的洗炼,故各个都能克苦劳动,老实做人,于是也都逐渐安居生活下来繁衍生息。带来柘城的那片锅铁,原保藏在十字路口往南路东第二个门,型远叔家二进院堂屋正门后墙中间。

牛氏家谱自晋迁柘事可见证于光绪二年五月立之《牛氏祖茔碑记》……原籍太原人,元初迁泽州(即晋城),数百年后于乾隆年间从晋城迁来柘城……。此碑现存七里井牛傅锷家院中。

我们的祖先能率先吃苦耐劳,勤劳持家,待人宽厚.和睦乡里,以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发展昌盛,除督责子孙读书学习向上外,也各尽所能经营些工商业,如开油坊、炉坊(铸铁业),桐木加工厂(为日本人的木屐做半成品),中和成钱号、万泰、三多利,三多义等三家杂货糕点铺及味和酱园等都能正当经营,诚实待客。尤其是怀远伯经营的万泰商店为全县城乡各小学代销课本(官订教科书)多年,为当年我县教育事业贡献不小。因而我牛氏在城乡群众中信誉颇佳,人皆以我门为望族,誉称“后街油(牛)家”。抗日战争前仅六世“传”字辈就有150余人。由于时代的更替,新中国成立后,族人外出以求上进,发达者日众,在新疆、太原,西安,佳木斯,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处及省内郑、汴、洛,新乡,夏邑,宁陵等地都有柘城打锅牛的后裔。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