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历代宗谱》中关于保安堡的概况介绍



王氏历代宗谱封面

王氏历代宗谱》中关于保安堡的概况介绍

保安镇,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北部,离县城隆务镇十五公里处。“保安”,取保一方康泰安宁之意。元朝设“保安站”,明朝设“保安堡”。清代设“保安营”置有都司衙门。城址在烟墩山根,东南依附莲花山。西濒保安大河;邻村南有石哈龙、豆合言,北有麻巴乡,西南与尕则墩接壤,西北紧靠下庄,介予北纬35。257,东径102。03';最高海拔2432m,最低海拔2350m;境内公路有六公里,是五河、循同、同夏等公路必经之地。“保安河”源出加吾乡“雷格库乎”,藏语称“拉毛措曲”。因沙石河床,除山洪外,夏则水渗地下,冬则结冰堵塞,下流无水。只有烧石滩灌木丛林中有清沏小泉,耩潺流动,一遇早情多为枯涸。另有小溪,源出八公里外“扎庄”山脚:又名“大泉”,流至红泥沟与该小股“红水”混合而下,清泉即变红水。以上二溪汇合子新城村北“尕马沟”河滩,混为浅红色水,流经保安,汇入保安大河(古称野雀峡河),全长约二十余华。境内“莲花、烧石、烟墩”三山自然形成“石哈龙”、“尕马沟”两大沟壑,山形多高崖陡坡。莲花山牧草较为茂盛,历来牛羊耕畜,均牧于此。据说,原来在山上种植农作物,现有耕地遗址。后来,在川区开渠垦荒,移址耕作。三山多红土石质草山,因历年冲刷,多呈椎形。

保安的山山水水,雨露阳光,滋润了关丽可爱的故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黎民百姓。保安古城,重建于明万历二年,据考,原城在赞尔滩(现名互助滩)东北隅,现有汉城遗垃。保安城因历史多种因素多次搬迁,从地势较低处迁至地势险要的铁城山项筑城,后又根据形势发展,将城雏建于烟泂山麓。保安汉族居住黄南地区历史悠久,据州志、县志记载神爵元年公元前六一年中原汉族屯兵进入保安河谷。万历年间设保安堡,派守备驻防。清代改保安堡为保安营,置保安都司衙门,正四品武官衔,隶属循化营,管辖保安地区(现同仁县行政区域),各个部落,土司、百户、千户:隆务、瓜什则设有昂琐,还有神权最高国师夏日仓均受都司衙门之军政领导,也是保安河谷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汇聚中心,商贸集散之地。此地祖先主要来自南京、湖南、山西、陕西、甘肃、民和、乐都等地,今昔约有五十余姓。因有五湖四海之人带来了各地先进生产技术、文化、艺术、生活习性等,构成了保安地区的繁荣昌盛。1929年7月,同仁县政府初建于保安。

早在清朝前,保安汉族祖先陆继修建了孔庙、城皇庙、关帝庙、药王庙等大型庙宇和军事箭阁等宏伟壮观的宫殿式楼台亭榭等庙宇建筑,内有精美之壁画、塑像、砖木雕刻各类乌兽之花卉,意趣横生。又有名为将军之大炮、小炮;还有铁狮子背负数丈高之铁旗杆的艺术珍品、生铁铸造的关羽大将军青龙偃月刀,更有闻名西北之彩蝶戏楼,还有十里外可闻的大钟。还有数条大小河流,贯穿于城之前后山川,绿树争荣,郁郁葱葱,麦浪起伏,碧波荡漾,群山环抱,山河似锦,风景如画,情趣别致。五河公路自北向南穿越而过,高耸入云的烟墩山,含苞待放的莲花山,巍然屹立的铁城山,蜿蜒逶迤的西山围绕在四周,像卫士一样守护着祥地吉城-保安。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