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文氏家族源流



文氏族谱

漾濞文氏家族源流

据祖茔碑记,母系先民于清道光元年从江西临川来到穷山僻壤的漾濞落籍,至今近一百五十年。他们以坚忍不拔之志,开疆劈土,艰苦创业,将中原先进农耕文化传入漾濞这不毛之地,有的人献身漾濞,葬于飞风山江西墓地。“江西坟山”即博南古道百木铺对面虎头山西麓洼地,埋葬有江西籍亡人数十,最早一樽为清道光三年墓碑。解放后,政府将其划归文氏坟地管理,1950年漾濞县人民政府土地改革所发《土地证》标明了祖坟山四至(以祖父李霞臣墓为中心方方十丈)。现文氏两代祖先均葬于此。

先祖父李霞臣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随江西江右商帮(1)进入云南,在昆明建造万寿宫办江西会馆,创建豫章学校。1902年携家人率部分江西人来到漾濞会同同乡建《漾濞江西会馆》(解放后被征作它用),修“太和宫”(祖母是大理太和村人,早有许多大理太和一带先民落籍漾濞,主要做裁缝、皮匠等,建有白族“太和宫”,在仁民街中段,解放初期为镇公所,现成民居)。在云龙桥至上街古清真寺沿街建铺面,办商店,创邮政。漾濞民间称“江西田”,即今漾濞一中初中部背后朝西大片农田(现已成居民区);“江西坡”“江西铺”即为云龙桥至上街清真寺下过街楼一段古街及沿街部分商铺(此街1989年因火灾而至面目全非)。筹办的邮所就在过街楼上(已毁、遗址犹存),祖父母就居住在过街楼旁两隔铺面(2)(今仍存,70年代初变卖李汉家)。

先祖父李霞臣生于光绪丙子年(1876年)10月,卒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九月初六。英年早逝,后由祖母李杨氏受江西旅滇同乡会委任,接管漾濞江西会馆一切事务,至新中国成立。

父系凤庆先祖徐衍,乃云南省顺宁(今凤庆县)人。祖居习谦梅子箐村(今凤庆县猛佑镇习谦村),徐氏先辈世代耕耘上千亩茶山,经营茶庄,家财殷实,富及一方。先祖徐衍苦心经营家业,积劳成疾不治,英年早逝,遗下五男二女。祖母杨氏守寡含辛茹苦持家育子,无奈,招四川籍商人文再春(又名文大官)入赘,诚心养育6子成人(老二幼夭折)。徐家念其再春倾心养育之恩德,令子女6人全部姓“文”。

解放后凤庆三叔文兴国、七叔文兴祥为传承徐氏将其子孙全部更为“徐文”双姓。由于历史原因,凤庆家族未曾与漾濞文氏家人联商,故漾濞文氏未更姓改名。

民国年间,因漾濞江西籍人士赞助筹建豫章学校之举结缘,先母与在昆驻防之先父相识并招其入赘成婚。解放后,祖母令将两个孙男姓“李”,以传承李氏这支血脉。

先父文公兴田1929年在省立顺宁中学毕业后,1930年考入云南陆军军官学校攻读军事科学专业。1933年军校毕业后,入滇军五十八军鲁道源部183师184部队,先后任连、营长(代理团副)等职。后转国民革命军第8军82师244团任营长、代理团副等职。滇西抗战中,松山战役负重伤。一年后伤愈转地方,派任广南县警察局督察。1949年随卢汉起义。1984年1月不幸与世长辞。

自光绪壬寅(1902)年江西老祖李霞臣携家人随江西先民到漾濞落籍,今已愈120年,其家族在漾濞繁衍生息达五代。

先祖父母以勤劳立家,以宽厚待人,起家室于穷白,立基业于困境,今根基稳固,子孙事业有成。

附:(1)江右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中的最早成形者,以讲究商业道德著称,注重诚信,做事认真。江西商人行走四方,只要具备一定财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造万寿宫。数年间,万寿宫渐渐演变成江西庙、江西会馆,成为江右商帮的标志,象征着商帮的财富与实力,是江西人同乡聚会、协商事务的处所。江西人初到外地,一般会先找到当地的万寿宫落脚,生活遇到困难的江西人,也首先会向万寿宫求助。

(2)过街楼旁铺面两间楼房,原为江西会馆资产,由于先父在昆明曾出力并捐款建豫章学校,到江西人大部撤出漾濞时,念先父一家做出的贡献,江西会馆议决特将此房产权转让与先父。今仍存书面契据。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