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有九个不同的名称,你知道吗?



家谱是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其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家谱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家谱的名称也有所变化,如果要细分家谱,大致上是有玉牒、世本、世家谱、通谱、族谱、宗谱、家谱、支谱、房谱等称法,那么九个不同的家谱名称,它们都存在哪些区别?

首先是玉牒,所谓玉牒,其实就是皇帝的家谱,是宫廷文献,是皇帝家族的谱册,玉牒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了宋代每十年一修,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在清代以前的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的玉牒是分为满、汉两种文本,从顺治十三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分帝系,支系等,现存清代玉牒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的皇族族谱,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世本作为书名,是指记录诸侯的世系,同时也是一本名为《世本》的书籍,又被称作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等,也就是是古代谱牒。“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据说这是由先秦时期的史官修撰的,其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不过关于《世本》的修撰时间,也有的是说是在汉代。《世本》一共分为十五篇,目前可考的只有《帝系》、《王侯》(又称王侯世、王侯谱)、《卿大夫》、《纪》、《世家》、《传》、《氏姓》、《居》、《作》和《谥法》这十篇。

世家谱,在这里特指的是《孔子世家谱》,全谱共分四集,108卷,共计154册;通谱,是中国谱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谱种,其主要是同姓氏或同姓宗族之间,通过合作编撰出来的大家认同的谱牒,研究通谱,主要是追溯同姓联结的实体化过程,具有基础性的意义。通谱也会被称为全谱、会谱、会通谱、统会宗谱、会宗统谱、统谱、统宗谱、统宗世谱、统宗谱略、统宗簿、开族统汇图谱、联宗统谱、大同谱、大同宗谱等等。

族谱,一般指的就是记录有血缘关系的同姓氏的家族世系,其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的后裔;宗谱,是指同祖的完整的谱牒,如果缺少了某一支系,或者只记其中一支,那么这都不算是宗谱;家谱,是记载普通家族的世系,可以说族谱,宗谱,家谱这三者主要区别在细节上。

支谱,顾名思义,就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是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记录的是从某一位始祖或者始迁祖分支下的一个支派家族世系;房谱,记录的是某一位始祖或者始千祖分支下的一个支派家族中的一个房系的世系。

由此可见,家谱中的学问是非常多的,不同名称,其记录的内容也是不太一样的,只是如今没有特别讲究,而是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牒统称为家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