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边氏族谱序



长宁边氏族谱

太史公撰史记而天下称,孔圣人作家谱而声名远。五宗九族之礼,自古其然也。举凡大邑巨室,必谱其家;若能尽谱其宗族者,其非心仁而志远者孰能为?吾族海军,志力于重修族谱已逾多年。建元已亥,政通人和,乃召合族宗亲会商搜集,溯本寻源,欲以一之,其爱祖荣族之功,固大有于我宁乡边氏矣!一族有谱,伦理不泯,昭穆常明,名教于后,则前辈之功也。吾感至诚,乐为之序。

按边之先本子姓,出于商汤微子启。商之始祖契玄王乃帝喾之后,帝喾乃黄帝曾孙,故边氏亦黄帝之裔也。商末纣王失德于政,纣胞兄微子启玉马朝周,成王敕封居宋地以奉商祀,是为宋国第一代国君。微子启乃商汤帝乙长子,孔子盛赞其为“殷代三仁”之一,启继宋祀商,其孙宋公稽之子丁公申迁商丘。春秋时,启第十八世孙宋平公育一子名御戎,字子边,为司徒。子边之孙子昂率师取郑于雍丘,宋元公赐准子昂,以祖父之字为姓,是为边氏得姓之祖。至齐闵王灭宋,边昂居陈留,故边氏一脉,又称望出陈留矣。

下历秦汉,边氏散居今之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西汉时,边通与朱买臣、王朝合称三长史。东汉则有京兆尹边凤,九江太守边让,尚书令边韶,此皆陈留边氏也。边韶,字孝先,桓帝时任尚书令,以文学名世,弟子数百。陈留边氏以腹笥堂为号,即典出韶公也。魏晋南北朝时,族裔居陇西,以避中原之动荡。陇西膏腴之地,边氏渐成大族。而吾宁邑之边氏,自明季迁赣即以陇西堂为堂号也。此际至隋,中原又乱,边氏散居今之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隋唐之际,又开金城一郡。唐末五代,边氏南迁。至北宋中,延肇之孙肃公仕闽,又开江浙一脉。

据宋《姑苏边氏源流谱》载:自边昂七世为宋官,越八世而边凤为汉京兆尹,凤公之孙边札避赤眉移居开封,边札曾孙边韶,韶之子边芩退隐陈留,芩从兄边让为九江太守著《章华台赋》至今名世。让被曹操害,芩之孙边涯徙楚邱。晋亡魏代,涯公之孙五常复归雍丘。五常之后,束页为唐监察御史,束页曾孙边丰为荆南道廉访使。边丰三世孙景佑避黄巢乱复归楚邱。景佑生边微,边微生延肇,延肇生忠告、忠恕。长子忠恕生边肃、边雍,次子忠告生边隆,隆公唐进士,官居灵邱知县,文才高就,名声远播,乃江西吉安始祖也。累官吉州节推,居新淦桂竹,敕封翰林学表,世称篇金边氏,乃邵、宁、川边氏之桂竹始祖也。

隆公第十七世孙道翁公,官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医学提领。明洪武初,道翁公偕弟立翁迁宝庆府邵阳县隆回一都金滩边家岭,为邵阳边氏始迁祖,道翁公四世孝龙公卜居隆回五都磨羊隘边家院子。

清顺治间,钦命举国屯田垦荒休养生息,道翁公第十二世孙泰黉公携二子兴逵、兴遥,徙居长沙府宁乡县长岭、边家湾一带,开基创业,为宁邑边氏开基祖。

边之受姓于周,初无闻也。考轩辕曾孙帝喾子司徒契十四世至殷王成汤,迨二十八世至纣庶兄微子启,微子启受周封于宋,至第二十六世孙边昂始得边姓。边伯为周大夫,侍郎韶公著名经学,让公一赋驰名古今。其后中原离乱,迁徙反复,至桂竹隆公,始受皇封翰林学表,自此书脉复振矣。

泰黉公本名显寰,明天启三年生于隆回五都磨羊隘边家院子,妣罗氏,子钦玉、仲玉,自邵徙居宁乡长岭,宁邑古称青羊,域属三苗,丘陵田野,居耕两便。泰黉公行商起家,旋开米坊于宁乡县城内,乐善好施,一邑皆赞,县志均有记载。遂置产业,教导子孙勤读诗书。至乾隆时,礼乐修明四房孙一时俱显。明房祖宗彦公为国子监太学生,官翰林侍读,与乡贤大儒王文清交厚,彼时文清任宗人府主事,宗彦公经学渊深,人品端方,王氏特题赠晋南风度、南极星辉匾额二。

同光中兴时,长宁边氏人才辈出,功名仕进者径达巅峰。宝庆设边氏大祠堂悬“翰林学表”匾额,本邑边家湾小祠堂悬“寿考举人”匾额,文职从正五品至正一品囊括。武职则得贵公封“振武将军”正一品,署江西总兵任,妣罗氏诰封一品夫人;德成公正一品振威将军署总兵任,妣罗氏封一品夫人;晓堂公擒获太平天国幼天王,封“振威将军”正一品,署提督任;朝阳公封振武将军从一品,署陕西总兵任,皆封疆大吏也,国史立传,光显天下。

邵阳隆回光绪十二年谱仕进图载宁乡边氏仕进者十余人,在实地考察中搜集各房牌位、碑刻,又见有封号者多人。查阅国史、省市史志皆有确证。祖辈所传“宁乡边氏最高峰时期十三领红顶子祭祖”,“三面红旗三把伞”,信非虚语也。无怪乎前清本乡大儒王文清赠题之匾额,典出有源矣。

光绪中,维翰公两度主持县学玉潭书院。清末民初,诗舫公“状师”声名满邑。解放后,恭甫公居武昌成中国审计学奠基人;仲仁公进长沙供职湖南省文史馆专研船山经学。新时代则边国清先后历任职株洲市军分区警备司令部参谋、市公安、市芦淞区法院,检察院退休。边玉良任职宁乡县司法局,边军任职宁乡县建设局,边应现为长沙医学院教授。此我宁邑边氏,源远而流长也。

今之续谱,是第四修。一修在清道光二十年,彼时交通不便,并未与邵阳联谱。二修在同治八年,彼时族人开拓进取趋向皆在于朝,顾于国是,亦未能与之联谱。光绪十二年邵阳隆回二修谱,泰黉祠出资三万文,由于时局动荡两地联谱亦未成。方今之世,国泰民安,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则邵、宁、川三地联谱已非难事也。惜乎我宁乡边氏之谱,因文革动乱期间前三修老本俱已无传,大小宗祠片瓦无存,各房牌位大量损毁遗失,历代宗祖墓碑散佚殆尽。以至志、呈、家、瑞四世计上百人无考,断丝散绳,不可头绪,令人痛惜不已。

海军此次昌修,筹备已达六年之久,多方搜集,详加整理。上九代中,泰、兴、宗三世名字可考,其下至开字,幸有三房三支牌位存世,次辈不乱,虽志、呈、家、瑞四世计百余人名字无措,而后世之次辈仍无影响。尊卑有序,昭穆俱明。旧时房份区别甚严,于宗族间情分不无影响。此次重修,则废四房之分不用。上九世总成一提,统称泰黉公子孙。自文字辈始,举族合修。从此我宁邑边氏,不以亲疏远近、富贵贫贱、知愚贤肖而妄生差别,自祖宗视之,皆泰黉公一人之子孙也,是一个整体之大家庭,共同努力,携手并前。好恶相同,忧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接,德业相勤,过失相规,农未相赀,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患难相恤,婚姻死丧相助,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大不欺小,一宗之中和气周流仁风霶濡,上无愧于祖宗,次无愧于大家,次无愧于此谱矣!

今之为是,辑谱牒、表世系、叙节略、写遗像,俱载从来,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悉示所出,不以臆测。重要之碑刻、神牌、志书皆拍照录存。不因前谱失传,而误后之兴起,求如是谱,必以光明正大真实为信。字辈谱为与邵、川通用,在邵、宁新老字辈谱基础上融合并新增,意蕴亦当与原字辈谱相衔接:孝子丹秀仁,祖才永泰兴;宗志呈家瑞,开文秉国君;泽长光踊跃,世远德维新;忠武安邦宪,禄位享清平;袭荫彰贤杰,敦熙毓俊声;振宏端圣学,礼本肇隆赓。余所遗诸事项,悉据原样附录,以迨乎将来。

公元二O一九年三月廿二日 泰黉公十二世孙君灏序于宁乡太和堂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