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耗,来看看古籍中那些“微言大义”之句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古人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人那些“微言大义”的智慧。
1.《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鲁迅、胡适等人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即是章回小说《西游记》作者。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山高上有路,水深处有船。遇到事情不要慌张,不要自己吓自己。慢慢来,总会找到出路。
2. 《春秋》
《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精简却又富含哲理,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带着私心去看问题,就会被蒙蔽双眼;带着私心去听问题,就会变成聋子,听不到正确答案;带着私心去思考问题,就会使心狂而没有准则。
3. 《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欲望会诱使人逐渐走向深渊,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凡事量力而行,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获得快乐。
4. 《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移,满月之后便会重新走向亏缺,任何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走向衰败。物极必反,万事不必苛求太完美。
5.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李耳)著。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再难的事,也是从简单开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6.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高兴时脱口而出的话,多半不会遵守。生气时口不择言的话,通常不堪入耳。说话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说话之前要过脑。
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人的智慧,放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现代人生存压力大,与其独自精神内耗,不如学习古人的生活智慧,培养豁达的心性。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