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通氏家族向我馆捐赠《通氏族谱》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通氏家族以邮寄方式向我馆捐赠《通氏族谱》。张编辑接受了馈赠,并向捐赠者通文义老师回寄了收藏证书。

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朝版本中的《百家姓》,通氏排位第312位。通姓的姓氏源流,说法不一,而且也说法颇多:

首先源流一,上古时有皇帝封为彻侯的人,他的后人以“彻”为姓,到了西汉时,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将“彻”改为“通”,因古代“彻”和“通”同义,故称为通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现在的通氏。

又有源流二: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巴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古巴国有个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四川达川),他是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时称“通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官位,出自汉朝初期大臣蒯彻(蒯通),属于以先祖名字避难改姓为氏。蒯彻,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等皆是其后裔。

源流四:源于官职名称,出自隋朝时期官吏通守,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通守,是隋炀帝杨广在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各郡设置的官位,名义是辅佐太守管理郡内军民事宜,职位仅次于太守,实际上是隋炀帝派驻各郡监督太守们的督察官。在通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通氏。

据了解,《通氏族谱》的编修,以始迁祖通有富,敬立一世祖,到2021年,出生者共计收录十世族人,近八百左右的人口,累计收录始迁祖膝下四门,另立一支支系,族谱收录以详今略古的原则进行。

通氏十世族人,以始迁祖有富公,前四世作为总表,列分桂字(行)辈为系,为了通氏家族的长远繁衍生息,今特为七世至二十二世将来的编修方便,故此特设立,文字(行)辈设堂,清字(行)辈设郡,彩字(行)辈设苑,照字(行)辈设司,光字(行)辈设坊,万字(行)辈设会。以便以后编修的更加完善。

现今瑟尔基河右岸第二支流(今河北省尚义县坝下地区)的通氏族后代有富公,可追溯到乾隆末年,因为生活困难天灾为艰,从桑干河西岸迁徙至瑟尔基河西支流(今尚义县红土梁五十家村)定居。由于社会变迁,在民国初期,通氏家族又有部分宗亲迁至今内蒙与河北的交界一带,详尽续写后世繁衍之况。

后记

纵观通氏族人近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现代社会的点点滴滴,看到通氏家族不断发扬光大,我们有理由相信通氏族人在将来会更加团结、奋进、诚信、凝聚、和善、友爱、孝义。本人作为通氏族人之一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细细琢磨品味通氏家人第三代的名字,我满腔感慨的抒发意见:“龍凤麒麟森寿, 樂孝岱崇润象。”这十二位山字辈的名谱暗含着始祖对于家族兴旺发达的深远意义,十二个字,谱出了水字辈对家族未来的展望,从此中我得到了字谱在家族中的重大意义。先祖们意味深长的思想隐藏在字谱里。字谱里告诫后辈儿孙的潜在思想,使我油然而生由衷的敬意。从 2009 年首次由通氏第六代世孙通焯、通象提议策划家谱统计登记,至 2021 年登记造册收尾,以及撰写族谱历时近十年来,其中经历了很多的艰辛。编修撰写这本《通氏族谱》也因本人才疏学浅,学识薄微,文化水平有限,直至 2022 年 7 月才艰难编修落定。在编修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和遗漏,恳请族人能够谅解包涵。更希望勉励后世子孙能够尊重族谱的意义,遵照祖训,继承先祖的仁爱、慈善、团结、互助的精神,维护家族,爱护族谱,拥戴族谱。追忆通氏族人在社会、文化、历史的磨砺中,每一位通氏族人在各领域中都发扬团结、奋进、诚信、凝聚、和善、友爱、孝道的精神。保持通氏家族兴旺和荣耀,展望未来的通氏族人,继承先祖优良的传统,为通氏家族的发展更加的辉煌,继续前进。

祝愿通氏家族,世世出俊杰,代代出英才!

通文义2022年7月1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