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信阳《徐氏家谱》编印完毕!



徐氏家谱封面

信阳平桥区老虎村徐氏源流

信阳平桥区老虎村徐氏的姓氏来源自黄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传,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

徐国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在周灭商后,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

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36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封其子宗于徐。

进入春秋之后,徐国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以至与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雍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州孙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县东南40里的城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至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徐氏家谱订书线

徐氏家谱包角

(《徐氏家谱》手工装订细节展示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国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分入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海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二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三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准地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经发展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入福建和广东,明末人台湾。尤其在宋、元、明时期,徐姓在赣浙苏闽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东方大姓。

追根溯源,信阳平桥区老虎村徐氏,根据湖北麻城派衍,祖先迁徙路线图大至源于江西,由江西迁湖广,由湖广迁湖北麻城、大悟。湖北麻城(桃林世家徐氏)谱牒记载:“朝俊公因元兵乱,移居罗山。至明朝己酉岁,有廷璋由江南中进士,官居北京都御史,常来桃林河、林家山二处祭扫先茔。自言朝俊公之后也,生子四:温、良、恭、俭,公后无所考。”据传,信阳平桥区老虎村长门亚恭,二门亚喜。据此,信阳平桥区老虎村徐氏与湖北麻城(桃林世家)徐氏实为一脉相承。长门即湖北麻城(桃林世家)徐氏朝俊公三子,二门亚喜即湖北麻城(桃林世家)徐氏朝俊公四子亚俭。

屈指算来,朝俊公因元兵乱,移居罗山,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于今,沧海桑田数百年。兵燹河患,河南地处中原,首当其冲。谱牒失修,令人扼腕。今议修谱,追根溯源,据传闻而遍访鄂豫宗亲谱牒,终有所得。聘请河南家谱馆专家协修族谱,追忆所及,从十六世肇始,以期源远流长。因年久事湮,资料失据,水平所限,祈愿后来者正之。

信阳平桥区老虎村徐氏家谱编委会

二0二二年仲夏

徐氏家谱世系图1

徐氏家谱世系图2

(《徐氏家谱》世系展示)

徐氏家谱彩页

(《徐氏家谱》彩页展示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