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贵州省毕节地区《孙氏家谱》编印完毕



孙氏家谱封面

孙氏家谱

开本:线装十六开大阔本

页数:120页

排版印务:锦秋文譜/中华家谱馆

纸张:一级宣纸

电话:18595903344/18039297636

网址:www.jiapu315.com

孙氏家谱订书线

孙氏家谱包角

(《孙氏家谱》手工装订细节展示)

中华孙姓起源概略

《中华姓氏大全集》第三十六版对中华孙姓起源记载主要有六大支,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源出子姓,出自殷商末期,属于因乱而改出的姓氏。商王朝后期,纣王浮虐无度,朝纲混乱,国势危殆,大臣比干冒着杀头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劝说纣王,希望纣王改过自新,重振朝纲。纣王对此非常气愤,下令禁谏,若有再敢犯颜进谏者,一律斩首。但比干并没有因此停止劝谏,而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劝说纣王,果惹纣王暴跳如雷,命人当庭剖开比干的胸膛。

比干被残暴杀害后,其子孙族人纷纷隐姓或改姓。因其家族为商王族系子孙之故,便有人改姓“王孙”,后来又有人将复姓“王孙”改成单姓“孙”,称孙氏,这就是子姓孙氏的由来。

二、源自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纣王三十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来,周武王便把同母异父的弟姬分封在康邑,史称康叔,周武王逝世后,因周成王年幼,叔父周公日便代其摄政,周公旦把原来殷统治的地方分封给了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广施仁惠,很快把殷都改造成周王朝的一个地方国(属诸侯国)。

周幽王姬宫湿十一年,申候,缯国,犬戎和西佛等部落联军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此后卫康叔的后裔卫武伯(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在位)与晋文候,郑武和秦襄公联合出兵协助周王室平定叛乱,后来卫武伯护卫新立的周平王姬宜白东迁到(雒)邑(指洛阳)并建立了东周。卫武伯因辅佐周平王征伐西戎和迁都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伯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公子惠孙有个儿子叫姬耳,头卫国上卿,食采于戚,姬耳有个儿子叫姬乙,字武仲,因排行老二,因此又叫武仲乙。根据周王朝典制,诸侯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其孙儿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则再不能称“公孙”,应以祖父的字为氏,所以姬乙便以先祖父(惠孙)之字“孙”为氏,始称孙氏。这就是姬姓孙氏的由来。

三、始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初期,楚王熊胸有个儿子叫焉贾,焉贾之子叫焉艾猎,也称焉敖或焉绕,史称孙叔敖,其中孙叔为字,敖为名。到了楚庄王执政时期,孙叔敖被任命为楚国令尹,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他的后代子孙为纪念先祖功德,便以先祖字号“孙叔”中的孙字命姓,称孙氏,这就是芈姓孙氏之由来。

孙氏家谱彩页展示图1

孙氏家谱彩页展示图2

(《孙氏家谱》彩页展示)

四、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将军田书,属于以帝王赐姓为孙氏。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为西岐周族陶正之官,执掌陶器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干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是虞舜的后代,周武王在建立周朝后,便把长女太姬嫁给了虞父之子满,并把他分封在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了陈国。满死后,因王室赠溢号为胡公满,当陈国传位到陈宣公时期,朝政已变得腐败不堪,陈宜公先立正宫子御寇为太子,后又改立宠姬所生之子陈款为太子,便杀害了原太子御寇,当时陈厉公之子陈完与御寇交往密切,大惧怕祸及自己,便连夜逃往齐国,并改姓田,称田完。

齐景公执政时期,田完的五世孙田桓子(即田无宇)之子田书因率军伐莒有功,齐景帝便封其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并赐姓孙,田书便改为孙书,为乐安孙氏之始祖,相传至今,这就是妫姓孙氏的由来。

除了以上孙姓四大分支起源外,尚有郇姓孙姓分支-周伯郇之后和夏候婴之后的孙姓分支。

就渊源而言,华夏孙姓源起主要这六支。六支又有川流不息的支流,汇成一条激流澎湃的江河,在悠悠的岁月里,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穿梭奔流,繁衍出华夏这一泱泱大姓。

从前面所叙华夏孙姓六支姓源中,可以看出,虽然各支原来分属不同的姓氏,各有各的祖先,但是,我们如果继续寻根溯源,就会发现他们所尊奉的是同一个祖先-黄帝,我们都属于黄帝的子孙,龙的传人。

孙氏家谱世系图1

孙氏家谱世系图2

(《孙氏家谱》世系展示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