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籍?来看朱熹的读书方法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好的阅读方法能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看得多,阅读速度也会快很多,但许多古籍阅读起来却不得其法,即使各处翻看解析,仍不能读懂。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到读书之法,对后世学人颇有启发。

循序渐进

这是朱熹依据孔子“欲速则不达”、孟子“进锐退速”等儒家学说提出来的。他说:“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首先要按一定的次序去读书,要做到循序渐进。《朱子语类》中说“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要“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即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读书计划,并且严格遵守执行。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能力水平也是不同的。

熟读精思

这是朱熹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继承。熟读也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精思就是“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

朱熹认为熟读精思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才能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也就是说,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读之书才能真正活起来。

虚心静虑

《读书之要》说,读书遇到疑难,出现“文义有疑,众说纷错”的情况时,要“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选择。

虚心是说读书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涵泳是说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切己体验

朱熹认为,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他在《答陈师德》中说,要“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否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中华古籍带着历史的厚重一路走来,表现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无论从记载其上的文字,还是从印烙其中的精神,都能读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从中可以充分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