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研究论文】徐松谈《再论东海徐氏》




《再论东海徐氏

——徐松


史料记载:西晋末年,东海徐氏家族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了刘宋时期开始崛起。东海徐氏家族崛起的代表人物是徐羡之{(364~426年),字宗文,东海郯郡【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开国功臣,东晋左将军徐宁(字安期,生平事迹不详。)的孙子、上虞县令徐祚之(字兴民,生平事迹不详。)的儿子。)}《宋书》载:“(羡之)起自布衣,又无学术。”徐羡之曾祖徐褚(生卒年月不详),为晋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负责教导太子政事与文理,因此多由士人承担。

徐羡之的祖父徐宁“通朗博涉”,“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晋书·桓彝传》),桓彝(276~328年,字茂伦)赞其为“海岱清士”,也就是地道的士人。伯父徐丰之(生平事迹不详)曾参加了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淮南太守王旷【(274年~?年),字世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东晋大将军王导堂兄。历官丹阳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书、行书。】之子。东晋书法家、文学家。)、谢安【(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组织的由诗人组成的兰亭诗会,并即兴作诗两首。在四十二位参加者当中,他的位次仅排在王羲之、谢安、谢万(320~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282~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孙绰(生卒年不详)之后,可见是位风流逍遥的才子。

而《宋书》一方面记载徐羡之“无学术”,另一方面又说他“晓万事,安异同”(《南史·列传》),可见虽不及祖、父辈的文采,但也颇有政事文化素养。因此东晋时期的东海徐氏应归为士族行列。虽然出身士族,但东晋时期的徐氏家族门第不高。这可以从徐氏家族世代的官职看出来。徐羡之曾祖徐褚(生卒年不详),为晋太子洗马,祖徐宁(生卒年不详)晋吏部郎(一般指吏部侍郎。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父徐祚之(生卒年不详)曾任上虞令,伯父徐丰之(生卒年不详)为行参军,虽然代代为官,但却官职不高。

“东海徐氏在东晋末年大概只是高级士族中位望最差的家族。”(《从低末小族到顶级世家大族——东海徐氏》)东晋时期门阀观念根深蒂固,高门大族把持高层政权,寒门无资参政,门第较低的士族恐怕只能担当一些比较低一点的职务,从这一层面上看徐氏家族在东晋末年属于次等士族。但是,东海徐氏在东晋时期这种状况到南朝发生了根本改变,政治上世出高官,文化上代有鸿儒,他们脱下了家族的“布衣”,跻身于润屋豪家之列。

有人说“一切文学对于魏晋王谢等为代表的大家族的欣羡,皆不如寒族及其次等士族通过自身努力崛起来的感人,即使被高层文人所讥,被高层政权集团所排挤,但是因为有这些大胆的尝试,才能改变中国日后的历史。”(《从低末小族到顶级世家大族——东海徐氏》)

东海徐氏植根齐鲁,儒家思想是这个家族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儒家提倡积极入世,积极进取,可以看到,几乎在任何情况下,东海徐氏家族成员都积极仕进,而绝不因为困难而隐居或退缩。晋宋之际,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玄学清谈逐渐消退,儒家思想再次回归,风云际会之时,东海徐氏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积极追求功业,因而至盛。

儒家思想在家族中另一个表现就是一种孝忠家风。孝,维持着家族的团结与利益,忠,则表现出对朝廷和国家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使东海徐氏在南朝朝廷备受重视和信赖,他们不负期望,为当时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羡之废帝杀王,在历史上受到激愤谴责,但是孟子(【前372~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早就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论民本》)少帝【指刘义符(406~424年),小字车兵,晋陵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籍贯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宋武帝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徐州)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422年在位)。】长子、庐陵王(刘义真(407~424年),小字车士,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次子,宋少帝刘义符异母弟,宋文帝刘义隆异母兄,母为孙修华。)劣迹斑斑,已经危及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徐羡之发动宫廷政变,“废昏立明”,虽身遭杀戮,却为元嘉之治创造了契机。

徐勉【(466~535年),字修仁,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昌相徐融(生平事迹不详)的儿子,徐长宗(生平事迹不详)的孙子,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家。被称为一代贤相,“及居重任,竭诚事主,动师古始,依则先王,提衡端轨,物无异议,为梁宗臣。”(《梁书·徐勉传》)徐陵也是一位刚正忠贞的大臣,他弹劾权臣,力推名将,提拔后生,都表现出对国家深深的责任感。)另外,像徐孝嗣【(453~499年),字始昌,小字遗奴,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齐时宰相,司空徐湛之孙。)徐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徐勉从子,仕梁为武陵王萧纪直兵参军。纪称,固谏,被杀。)徐君敷(生平事迹不详)、徐摛(474~551年,一字士秀,一字士缋,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著名诗人,“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徐俭【(?~588年),徐陵之子。陈朝时官至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朝为御史中丞。徐俭秉性公正平和,不阿附势要,尚书令江总声威重极一时,也被徐俭纠察弹劾,后主对他非常信任。】等都是肃正的臣子。东海徐氏家族从忠孝观念出发,积极作为,为国负责,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海徐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儒学传统,他们追溯仁义之王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字子孺,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市)为他们的先祖,他们在儒学的发源地形成郡望,在遥远的家族史上,家族有很多儒学先师,可以说,儒学已成为东海徐氏的“家学”,这在南朝时期体现得尤其突出。

但是,由于魏晋以来,“尚玄虚之学,为儒者盖寡”,朝廷的礼仪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祭祀、丧葬、释典、仪礼等,在这方面东海徐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徐孝嗣、徐勉、徐陵等都是朝廷礼仪建设的中心人物。徐勉更为一代儒宗,由他主持编纂的五礼丛书,工程浩大,使“经礼大备,政典载弘”(《梁书·徐勉传》),“可以光被八表,施诸百代,俾万世之下,知斯文在斯”(《梁书·徐勉传》)。

五礼的编纂不仅使朝廷的礼仪建设有法可循,也带动了经学家们的研究热情,推动了经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文学素养不仅保证了东海徐氏家族仕进道路的通畅,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南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充满了杀戮、阴谋和斗争,当然也有很多机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徐氏家族审时度势,加强家族教育,光大家族文化,由次等士族一跃而进入高门大族之列,为当时乃至后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