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始祖有人知道是谁吗

高鹏* | 2020-09-13 17:152162  1

想要了解下我们高姓的历史名人!

我要提问

1个回答

高军* | 2020-09-13 17:41

我在研究編修《高氏族譜》中,所看到的《族譜》都記載高姓的太始祖是炎帝神農氏,也都公認高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將炎帝神農氏奉為高姓上古一世祖。因此,我閱讀了有關的史書,對炎帝神農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開創者之一,為歷代世人所敬仰。近年,考古專家在炎帝神農氏的主要生活地區,先後發現了距今七千多年前的磁山斐李崗文化和老官臺文化遺址。并出土一批磨製精緻的石器及碳化的粟谷。在文化遺址中,姜寨(今陝西臨潼西南臨河)是姜姓氏族在新石器時代最大的聚落遺址,至今保留完整。這證明了炎帝神農氏在我國氏族社會中,不僅是神話和傳說人物,而是我國歷史上確有其人。

戰國時期,我國研究古代歷史的儒家、方士都認為,我國古代存在著巢居、火食、畜牧、農耕等發展的階段。他們把它稱為有巢氏代表巢居時代;燧人氏代表火食時代;伏羲氏代表畜牧時代;神農氏代表農耕時代。

據戰國莊周《莊子》記載:「古者禽獸多而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畫拾橡、粟、暮棲木上,故命曰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在這段文獻中,清楚地指出,我國歷史上存在有巢、遂人、神農等三個時期。我國著名的古史學家徐旭生認為:『在農業開始發展的時候,把土神叫做神農是最初的意思,此後才用於代表時代,或把農業發達的氏族稱為神農氏』。這樣的解釋是非常適當的。據周秦年間《山海經》書中,有「炎帝」一詞,到戰國末期到西漢時期的《呂氏春秋》和《淮南子》等書,「炎帝」與「神農」兩個名字同時出現在一書中。到西漢莫的《世經》書中才把「炎帝」與「神農氏」兩個名詞結合起來,統稱為炎帝神農氏,遂用至今。儘管日前研究炎帝神農氏的專家學者,對炎帝神農氏稱謂的文化涵義有不同的觀點,但認為炎帝的稱謂應是人物、氏族、時代等多種文化涵義組成的一個整合概念,都認為「神農氏」的稱謂應是與我國農耕文化的創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炎帝神農氏的文化涵義,作為一個綜合的概念,是指主要氏族部落聯盟,或是時代。作為炎帝神農氏的第一代,也是當時這個歷史英雄人物,交疊形成的偉大形象,使它具有群體性和普遍意義。

據西晉《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於姜水,是其地也』。又據北魏《水經注·渭水》一書「岐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它說明了姜水與華陽很近,故姜水是炎帝神農氏第一代(炎帝·右年)的誕生地。至於「感神而生炎帝於姜水」,我認為感生是當時母親氏族社會「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特殊條件下的產物。這種歌頌祖先誕生的神異感生神話,是古代文史記載及民間傳說,把炎帝神農氏看成是龍的後代和龍的化身,來歌頌自己的祖先。這樣歌頌祖先誕生的神異感生神話,歷史有之。據春秋魯國太史左丘明《國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嶠氏,生炎帝、黃帝。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炎帝為姜,黃帝為姬」。從中我們可以理解炎帝神農氏第一代時期的婚姻關係,已經從母系族社會的血緣群婚過渡到族外婚姻制。炎帝父親的氏族為少典氏,母親的氏族為有嶠氏。是睦鄰友好,世代通婚的兩個氏族。炎帝氏族是從這兩個氏族分支出來。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一帶繁衍生息。炎帝神農氏的姜姓氏族發展成為氏族聯盟,開始沿著渭河、黃河流域兩岸向東發展。有關炎帝神農氏的後裔,據《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生帝臨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衰、次帝榆罔,凡八代』。為現今多數姓氏譜牒所採用。

炎帝氏族,主要生活在今陝西省渭河流域中游一帶。因此地宜耕宜牧,所以就落地戶安居,繁衍生息,逐漸成為強盛姜姓原始部落。由於人口的增長,先人爲了生計,有一部份姜姓部落順渭河中游東下,深入河南西南部,在河北到山東三省交界地域定居。由於炎帝部落政通人和,仁德睦鄰,繁榮富強,安居樂業,炎帝神農氏的姜姓部落也取得了盟主的地位。後來蚩尤領導的鹿部落,不斷擴大領土,原住在晉中南部和河南中原的炎帝部落,與蚩尤爭奪地域戰敗。炎帝部落向黃帝部落求援,這就是炎、黃部落的第一次聯盟。共同與蚩尤部落血戰與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擒殺蚩尤。涿鹿之戰後,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因為爭奪天下盟主地位,導致連年戰爭。戰後炎帝與黃帝又實現第二次聯盟。當時,炎帝聯盟部落的部份部落加入了黃帝部落聯盟,一部份部落跟隨炎帝神農氏第八代(炎帝榆罔)南遷到長江漢水流域,這是炎帝部落的第三次遷徙。把炎帝部落當時先進的農耕技術、醫藥發明帶到了南方。從而受到當地族民的擁戴,成為南方部落聯盟的首領。商朝末期,黃帝部落不斷向南擴張,炎帝部落開始了第四次大遷徙到達湖南境內。

通過四次大遷徙,炎帝部落的足跡東到暘谷(今山東省西部),西到三危(今甘肅省敦煌一帶),南到交趾(今嶺南一帶),北到幽都(今河北省北部),並在東方留下了四個著名的諸侯國:申(今河南省唐河縣),呂(今河南省南陽縣),許(今河南省許昌縣),齊(今山東省北部)。南遷促進了南方生產力的提高,改善了人民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據陝西省寶雞市炎帝課題組考證,炎帝時代距今有一萬年至四千八百年左右。其下限以阪泉之戰,地位被皇帝替代為止。這個時期,我國歷史上還沒有文字記載。我相信我國大史學家呂思勉、史學家何光岳在《炎黃源流史》上說的『炎、黃均為伏羲氏的後代』,最早的炎帝神農氏生於寶雞姜水一帶。湖北隨州為炎帝神農氏第三代烈山氏部落的遷徙地。湖南靈縣的炎帝陵,是第八代炎帝榆罔之墓。

我我相信今陝西省寶觀岐山縣的民間傳說,應該是炎帝神農氏第一代。炎帝是死在天臺山(陝西寶觀市南),我也相信炎帝神農氏第一代出自少典氏族的羌族,因為羌族人死後遵古習俗火葬,所以炎帝神農氏第一代的墓地無法詳考。那陝西寶雞的炎帝陵是衣冠塚,這絲毫不會影響後世中華兒女對太始祖的尊榮敬仰。因為,後世人祭祀尊敬是炎帝神農氏自強不息、開天闢地、氣貫長虹、功昭日月的炎帝精神,並不是崇拜他的偶像,敬奉鬼神。

史載民傳,炎帝神農氏的歷史功績,昭然於世,被稱為農業始祖,醫藥始祖,與黃帝并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最主要的功績概括如下:(一)始作耒耜,教民農耕。(二)始嘗百草,製藥治病。(三)日中為市,以物易物。(四)擇善而居,房屋起源。(五)燒窯製陶,導民生活。(六)織麻為布,成衣保暖。(七)削桐為琴,以樂族民。(八)創造弓箭,防獸保族。(九)太陽造曆,規律人生。(十)融合民眾,統一中原。


我来回答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