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化南轶事



沈化南轶事

沈兰阶,号化南,汉阴南山汉阳坪交通村人,身材魁梧,体魄强健,直鼻梁,双眸如漆,声若洪钟,笑声爽朗,直至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身体硬朗,平时走路无需拐杖,步履铿锵,只要有他在,总能听到他那独俱特色的豪气干云的欢言笑语,在汉阴南山,只要一提到化南公的名字,无不心生敬意,翘指称赞的。

化南公一生孝亲敬友,义薄云天,大公无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解放前化南公因聪明仗义,为人耿直,公平公正,在当地群众中间威信颇高,被举为保长一职,干了三个多月,那时正值国民党大肆抓壮丁充军的时期,为了保住四个弟弟不当壮丁,他决意辞去保长之职,主动去当了兵,在国民党部队干到排长之职,但他实在忍受不了当时国军的各种兵匪习气,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也感觉到国民党的气数已尽,看不到任何希望,就开小差回到家里。时隔不久,他又被县政府请到汉阴县保警队担任分队长。家乡解放前夕,他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暗地组织了当地民团,截杀了从汉阴县城逃跑到汉阴南山的伪县长花某某,并且铲除了罪大恶极的恶霸伪城逃跑到汉阴南山的伪县长花某某,并且铲除了罪大恶极的恶霸伪乡长和伪保长。汉阴全县解放,新政府成立时,他被推选为南山民团代表参加大会。1952年又委任为原祖师乡文书,直到1958年因"历史不清"而被清退。

回到家里,正值大集体大灾大荒之年,人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蕨渣和米糠成了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吃上了观音土,当时化南公家是祖孙三代十余口人的大家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化南公兄弟共五人,分家后,他同祖父,父母共同生活,他一人承担了祖父与父母的生养死葬,不让其余弟兄承担任何责任。并吩咐妻子为祖父、父母做小锅饭吃,端茶递水细致入微。他每次出门前和回家后都必须向老人问安。在老人面前从未说过一句重话和气话。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真是难能可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自己的祖父及父母百年之后,他又将无子嗣,年过八旬,生活不能自理的远房叔父沈金该接到家中,就像对亲生父亲一样孝敬赡养,送老归山,于是他"真孝子"的美誉传遍乡里。

他不光是有敬老的美誉,而且还有爱幼的佳话。他的二弟与弟妹相继于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零年因病去世,丢下14岁侄儿和7岁的侄女无依无靠,他果断地将他们收养,当亲生儿女一样关心爱护,培养,送他们读书,教他们做人,长大后,男大当婚,女大当家,为侄儿订婚娶媳妇,为侄女找婆家,做嫁妆,男婚女嫁喜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再有他的两个隔房侄子,自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在校品学兼优,可家境贫寒,无钱供他们上大学,化南公便主动在家族中挨家挨户动员,苦口婆心说动族人助分子,借钱,筹款供他二人上学。尤其是当其中一个侄子在应届高考失利落榜后,他一再鼓励,让其不要气馁,要鼓起勇气,重头再来,经多方周旋并亲自将其送到县城汉阴中学复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终于高考得中,实现夙愿。这兄弟俩也不负众望,学有所成,皆为国家公职人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化南公一生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事务着实是比较繁琐,再加上亲情和利益的牵扯,想要把其中的利害分清楚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化南公最擅长处理家务事,家族和邻里的婚丧嫁娶,乔迁祝寿他总是主动参与,把各项事务安排的井然有序,人称南山第一支客先生。家族中某家有了矛盾,邻里有了纠纷,他总能公正解决,让人心服口服。记得那年化南公为堂弟分家,堂弟家人口多,房屋窄,土地少,钱粮缺,分了三天三夜都无法分均,化南公便主动把自家房子让出一间,借给堂弟家使用,并承诺无偿让出一份菜园地给堂弟家做建房用地,解决了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人员无不敬佩万分分。他一直将家族中的大小事务当作自已的家事来办,不管路程多远,时间多紧他总是提前到场,事情圆满结束才离开!能如此识大体,顾大义之人,真是凤毛麟角,自化南公之后,再难觅第二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化南公是我们族人的楷模,我们永远爱他,敬他!

公元二零一三年六月,化南公安排好自已的身后事,在睡意中安详的走了,享年九十三岁。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吾辈常思!

沈还友、沈还波、还还武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