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者,家族之史册也;谱序者,家谱之纲领也。一卷谱牒,载千秋世系;一篇序文,明万代初心。修谱之举,非为虚名,实乃寻根溯源、传承家风之要务。今以谱序为引,述修谱之志,彰家族之魂。
谱序之要,在于明志。修谱人提笔落墨,必先问己心:为何修谱?为谁修谱?答案藏于家族血脉之中,显于先祖功德之后。
明初心:谱序开篇,当述家族渊源,记先祖迁徙之艰,述创业守成之难。如某氏谱序云:“吾族自洪武年间迁居此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寥寥数语,道尽先辈之不易,亦昭示后人当知恩图报、砥砺前行。
立家风:谱序之中,必载家训格言,以正子孙言行。如“忠孝传家,诗书继世”“勤俭为本,诚信立身”等语,皆为修谱人寄望后世之箴言。
修谱之行,贵在笃行。非有赤诚之心、坚韧之志,难成千秋之业。
溯本源:修谱如考古,需抽丝剥茧,寻根究底。或访故老,或查碑碣,或考方志,务求世系清晰、脉络分明。某氏修谱时,族人跋涉千里,终在豫章故地寻得族谱残卷,补全世系三十余代,此乃溯本之功也。
聚族亲:修谱非一人之功,乃全族之事。族人或捐资助力,或奔走联络,或执笔著录,同心协力,方成大业。某氏修谱时,老少咸集,共商族事,增修祠堂、编纂族志,一时族风蔚然。
范文
专家断句
族谱四序
谱者,所以摹其实也,犹乎国史所以记其真也。述先传后,岂不重哉!我族郡出平阳,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越,食邑于欧山之阳,因而姓焉。厥后遇难,去“欠”从“区”。始祖讳传,以皇事出使粤广,居番禺八桂之东鹿步堡沙涌其乡焉。环居分处,坟其穴于白石山,建其祠于仓头邨,追号曰“建沙”。曾经侍读编修太史盛端明赞题其匾曰“宛在奠墙”,并序其谱焉。
由宋元以前,世数犹近,历代有文献,如湖东、南溪、麦坡等,能记本源支派。迄十世敬(号望峰),鹗荐鹏飞,官授弋阳,鸣琴之暇援笔而修谱焉。相传日久,宗支繁衍不可胜记。刚如平叔、芝瑞、楚珍等文学迭兴,亦置其事而弗讲。聿至国朝,会赓、士璧、端士等念切源流,复纂而未详。经今将百载矣,族衍益蕃。时有如松、昇宠等徒怀修辑,事犹未举。
适翕馆于仓头,日与斗玑谈及族事,皆以修谱为急。谋之父老,嘱予以综其任。予始惕于世远裔繁,歇久不续,难寻支派。而斗玑力为之劝,不觉踊跃任诺。随与南耀、必佳、孔进、多懿等,搜寻各房之未入谱者,纂而修之。自乙未秋抄叙草,不腊而成。酌之于斗玑,以为家谱犹国史,不可无劝善规过之箴。爰是同搦管而笔削焉。
举其人生平足录者,垂一字之褒;素履多乖者,加一字之贬,以示戒。则不独世系源流支派藉以联络,即砥行励节,风俗亦赖以醇厐。但按旧谱,有逍年湮,难以补缺。当此续修,任事维谨,勒成家谱以垂后人,庶几有来历。
专家翻译
族谱四序
族谱,是用来记录家族真实历史的典籍,如同国史记载国家真相一般重要。传承先人事迹、延续后世血脉,这难道不是头等大事吗!我族起源于平阳郡,夏朝少康帝封幼子无余于越地,赐食邑于欧山南麓,因而得姓。后来家族遭遇劫难,去“欠”旁改姓“区”。始祖名传,因奉皇命出使广东,定居于番禺八桂东部的鹿步堡沙涌乡。族人分居各地,将祖坟建于白石山,在仓头村修建宗祠,追称“建沙祠”。曾得侍读学士盛端明题写“宛在奠墙”匾额,并为此谱作序。
自宋元以前,世系尚近,历代皆有文献记载,如湖东、南溪、麦坡等支派,均能追溯本源。至第十世祖敬(号望峰),科举中第后任弋阳知县,于公务之暇执笔修谱。此后岁月流转,家族分支繁衍难以尽述。虽有平叔、芝瑞、楚珍等文人才士辈出,却无人继续修谱之事。直至本朝,会赓、士璧、端士等虽有心整理源流,仍未能详尽。如今已近百年未修,族人愈发众多。如松、昇宠等人虽有重修之愿,却未付诸行动。
恰逢我在仓头书院与斗玑谈论族中事务,皆认为修谱刻不容缓。经父老商议,嘱托我主持此事。我起初忧虑世系久远、支派庞杂,中断多年难以接续。但斗玑极力劝勉,令我毅然担此重任。遂与南耀、必佳、孔进、多懿等人,搜集各房未入谱者资料,自乙未年秋起草编纂,未满一年即成初稿。经与斗玑商议,认为族谱如同国史,须有劝善规过的训诫。于是共同执笔修订:
对生平值得称道者,以一字褒扬;对行为多有乖违者,以一字贬斥,以示警诫。如此不仅可理清世系源流、联络各支血脉,更能激励族人砥砺德行、匡正风俗。但因旧谱年代久远,残缺难以补全。此番续修,唯有谨慎从事,勒成家谱传之后世,使子孙后代知根源所系。
总结
谱序如灯,照亮家族前路;修谱如桥,连接古今血脉。愿每一部家谱,皆能成为家族精神的丰碑;愿每一篇谱序,皆能成为后世子孙的明镜。如此,则家国同构,文脉永续,吾辈之幸,亦民族之幸也。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