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后记:寻根之路先苦后甜,甘之如饴



水有源,树有根,国有史,家有谱,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谱是记载一个共同祖先, 一个家庭成员间血缘关系的世系表谱。

明代,杨氏是否修谱无考,清代以来,大名府杨氏宗亲曾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修谱一部,记载了杨氏始祖杨岱自顺天府(北京)迁徙大名府后一至十世杨氏先人的名讳。民国十四年(1925年)大名府杨氏宗亲誊抄杨氏谱系经帐,该经帐记载了大名府杨氏一至十九世的先人名讳。

1990年3月,封丘县荆圪垲村和睢县康和村杨氏宗亲杨再兴、杨锡学、杨锡轩、杨少臣、杨百清等族众经数载奔波,撰成封丘县《杨氏家谱》一套上下两册。

来祖杨汝林携家眷离开封丘县荆圪垲回族村迁居到遂平县横山街(玉山)北头李子园之后,大约清朝同治年间,由来祖玄孙杨保庆提议,杨庄杨氏宗亲编修了《杨氏家族世系图》,该世系图共计六页,大十六开,宣纸誊写,记载了来祖杨汝林立祖以来分布在杨庄、百秩店等地前七世先人名讳。解放前由杨庄杨应川保管,解放后还存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后遗失。

2019年,回民杨庄杨氏族人杨富清、杨中山、杨泮舟、杨文波及长兄杨宝华提议编修《杨氏家谱》,获得杨氏宗亲积极响应,并推选鄙人担任主编,鄙人不敏,对担任此重任诚惶诚恐,但考虑修谱乃宗族大事,责无旁贷,承蒙抬爱,却之不恭。

编修家谱是一件十分严肃而又繁杂的事,由于先辈们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家族的历史资料或文物,仅从在世老人的口碑中得知杨氏祖籍为封丘县荆圪垲回族村。

为了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我曾先后赴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封丘县、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河南省睢县西门里等杨氏聚集村镇进行走访调查,对涉及杨氏家族的人和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名县南关清真寺杨仲立、杨振江阿旬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捧出了杨氏最早的家谱经帐让我拍照誊写。杨振江阿訇还赠送我一本《大名县回族志》,书中记载了杨氏始祖杨岱从顺天府(北京)赴大名府任官职的情况。封丘县荆乡回族乡荆圪垲村杨锡伟、杨卫群为我讲述了杨氏先祖因避战乱清初从大名府迁移荆圪垲的历史经过,并将他们编修的《杨氏族谱》馈赠给我,还带领我到杨氏祖坟指认了来祖杨汝林父母的坟墓。少华激动万分,泪流满面,虔诚敬意地为先祖开经走坟,悼念祖上。通过几天的走访调查,了解了先祖的迁徙过程,理顺了各家族支系的关系,为编修我们回民杨庄杨氏家谱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佐证材料。

杨氏家谱成品书

为确保修谱工作顺利推进,我与杨氏宗亲协商,成立了家谱编修委员会,特邀河北大名府的杨振江、山东泰安的杨心林,河南省封丘县荆圪垲回族村的杨锡伟、杨卫群,遂平县回民杨庄的杨富清、杨中山、杨长有、杨安喜等杨氏宗亲担任历史顾问,杨宝华、杨建华、杨泮舟、杨文波担任副主编,我担任执行主编,编委会成员由来自遂平县回民杨庄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之杨氏宗亲组成。为了按时完成家谱的编修工作,编委会全体成员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各方联系,查找有关历史资料,携手完成家谱的调研、编写、审定工作,为家谱编修的顺利告竣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该家谱交由锦秋文谱家谱印刷基地印刷制作。

本次修谱最大遗憾是因世系、辈分等原因,泌阳县王店支系及驿城区百秩店支系后裔未能收录谱中,有待后来者补之。

编修杨氏家谱是我的最大愿望,但是由于本谱是初次修谱,工程浩大,事绪繁杂,虽已尽力,但离完整家谱相距甚远,敬请吾族族众谅解,由于本人学知浅陋,水平有限,遗漏或错误之处,敬请吾族宗亲斧正。此谱是众宗亲共同努力的结果,成之不易,是我族内部资料,还望各家各户妥为珍藏,幸甚!

回民杨庄杨少华谨述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六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