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孙世梁组织族人共同续编的沛国堂刘氏族谱



重修家谱序

国有史,方知华夏数千年之兴衰,而后鉴之矣,方有志则可知邑之沿革,岁次之丰歉饶益也,然族之有谱则可明世系,晓人伦,追溯其祖也,盖以祖之一身,荫及百世之繁枝则不可不辩其分枝,知其亲疏,明世系,能叙家族之兴衰方为人伦也,然四方之错落,有相见莫能相识者,尊者莫能辨者鲜乎?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明世系辨分枝,尊祖敬宗唯以家乘为要,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而本枝纵百世溯其源,同为一宗,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稽吾族始迁祖伶公乃大汉沛国郡之皇族,出仕于西晋之建威参军后携嵇康、阮籍同赴山阳之游,河内山涛,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也,七贤星散,伶公则隐居于此,燕翼贻谋创业垂统乃吾族之始迁祖也,传之元有江公、海公,江居本村,海徙阳武之陡门,现今吾族皆江之苗裔也,西晋至元乃至大清历数千年之战乱,朝政更迭,始迁祖传后世到民国中间世次皆不可考矣,民国吾族曾闻先字辈有续谱者,然又毁于文革,族人莫不痛心,集合族之力,于戊寅年创修家乘然其本谬误甚多,故于乙酉年追本溯源订谬正误意于溯源头理枝脉可谓悉心纂录遂谓二修迄今又十余年矣,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谱不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恩,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乎,爰是歇心尽力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祖宗之行述,可考者悉行辑录传为家乘,俾咸一本之谊共叙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是为序。

谱者,上承而启后,国之有史,方知尧舜之德。桀纣之暴也。泱泱华夏称其文明皆史之功矣。族之有谱,使族人知祖之渊源。明世系而知亲疏。追远而报本也。水奔千里有其源,树高千尺有其根而固之。祖功宗德荫及子孙世不罕见也。孔氏圣人家昌千年而不衰,范公仲淹八百载子孙兴旺,皆祖德也。彰祖德,昭祖风乃我辈之责,详我族始迁祖刘公讳伶定居于此,迄今已两千余年也。因年代久远,获邑又地处中原腹地,群雄逐鹿,战祸连绵,族人避战乱,奔四方者甚烈,旧谱皆遗,中间世次已不可考也。元末明初之战,后又有“靖难之役”获邑皆遭其殃,相传十室而九空,遂有明政府多次山西洪洞迁民之说。皆因祖系无从考,庚午族人共谋造谱,惟以元代刘公江、刘公海为始祖,从其迁民之说我族由洪洞之迁实其误也。此次乙酉谱之重造,一者为我族生亡代谢者须重相续,二者乡里宿老仁人指点迷津,道我祖之由来。再者县档案局领导数次莅临我村调研魏晋时之名士刘公伶在获之踪迹,以及刘公定居刘固堤的遗址、遗迹故查阅我族庚午所造谱,详指谱序所误应其纠也,族中众老推某等详查《民国二十四年志》和《河南通志》等古旧地方志追我族之始迁祖乃魏晋时之名士刘公伶也,志载“刘公,名伶字伯伦,生於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寿终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享天年八十载”获《民国二十四年志》一五二页载“刘伶祠在县南三十五里刘固堤寨西门外旧志云祠废后属浮屠今法云寺是也,乡人尚呼为刘伶寺考法云寺在刘固堤寨东门外非一地也,祠初建无考,其村东北尚有刘伶墓村中刘姓亦相传为刘伶后,祠中有刘伶石像盖古祠也”。获《民国二十四年志》一九四页“刘伶墓在县南三十五里郭堤东北二里许,东西十三步,南北十步,高约三四尺传为刘伶卒葬于此,此村中之刘姓十余户皆其后也,但中间世次已不可考”。《民国二十四年志》三三0页“刘固堤传为刘伶后,系世无考元代有刘江、刘海、海迁阳武陟门、江居本村今皆江之裔,有谱、有宗祠、十余户”。《民国二十四年志》一六0页“刘氏宗祠在刘固堤村内传为晋刘伶卒葬于此子孙因留居焉。今刘固堤之刘姓皆其苗裔也”。刘伶名膳墠(音善)记载“刘伶者,晋‘竹林七贤’之一也,县南刘固堤存其墓斯村中刘姓乃伶之后裔”。此碑尚存,据以上旧志所载刘公伶实为我族之始迁祖。非攀龙附凤也。因年代之久远政权更迭频繁,旧志也实为断代志,难言其详,然“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族人自当奉祖敬宗,祭之以诚也。然从晋至宋元时历八百余年,特别元朝其统治者实行种族歧视政策,族人为避战乱,奔走他乡者甚多,谱失、祠废、中间世次已无从考证矣。实为我族一大憾事也。元代始祖刘公江,刘公海旧志虽有载,然历元、明、清三朝岁月可谓久矣。然天下有沧海变迁之说,人亦有兴兴衰衰之历程。至民国二十四年我族仅余十余户也。虽历经二千余年的沧海变迁,显现出祖功宗德荫佑下刘氏族人强劲的生命力。时值太平盛世,族人深恐岁月久远昭穆更难明,支派难辨,故共谋造谱,上尊祖敬宗,下训戒子孙。此次乙酉重造距庚午所造已十余年矣。族中人丁兴旺,精诚团结,共图刘氏宗族再展雄风,再创刘氏之辉煌。此次重造族谱,族人推某等作序,以正前造谱序所误,某才疏学浅,实难堪此重任。上愧对列祖列宗不能宣其德,下愧对族人不能述其志。惭愧之至,诚惶诚恐仅草撰此文,不妥之处万望仁人不吝赐教,此次造谱族中父老同心协力,兢兢从事,造谱事宜由好荣、好智衔领、世祥、世保、世梁等尽心竭力,克日功成。

二十一世孙世梁敬撰
公元二00五年岁次乙酉乙卯月上浣

附旧序

创修族谱序

族之有谱,犹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有谱则可明世系,朔其源,报其本,彰祖德,昭祖风,乃后世之责也。正如国之有策,有策可鉴,意民愤力,国富民强也。欲详我族之生息源流,洪武年间我始祖奉旨迁至获邑,始祖刘江、刘海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沧桑,恳荒植农,赖以在这片古战场残留下的废墟上生存下来,蕃衍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古居桑古寺后改名赵岗村,又改成刘固堤,此乃是我村之沿革,这也是我族之人由少变多的演变过程,后经他族帮助创建刘固堤村,我族之宗祠及古谱均毁于战乱。族人无不痛心疾首也,意欲报本则不能复何方哉。

当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各地均在编修地方志,其中人物传记多涉及各家族中先贤志士,而我族移居他乡者生亡代谢者波动甚烈,若不乘此时慎修家谱,深恐岁时远久,昭穆难明,支派难辩,故修谱事宜应急而办,追远之心迄今方能了却夙愿。族中有识之士及合族而谋,议定重修家谱以报本为目的,若误解为复辟宗法制度则成大谬矣!

我族系一宗分三支,该次修谱为五世抬头谱式追远追远再追远,各支门派能追者则追,追至失考方止,故谱内有希元存之分也一经议定筹备调查起草,凡参于其事者情绪高涨同心协力济济一堂兢兢从事伏案孜孜务求一字不谬善真者小心翼翼。此次修谱以安先、好法、好智、世祥、世芝主持,世瑞负责调查,世祥负责编辑,善真、世芝负责会计,无不尽心尽责,嘱吾作序以记盛世。才疏学浅然责无旁贷实为献丑也。

后辈层出顶天立地继往开来,余之厚望。

二十一世孙世祥撰文
公元一九九0年岁次庚午嘉平月上浣

附旧序

续修族谱序

国之昌盛取决於民意,家之幸福源於和睦,族之兴旺在於精诚团结,人才辈出。华夏五千年之文明史以礼义闻名於世,漫漫历史长河,人的一生如沧海一粟,故为人者应承前而启后,继往则开来。承前者以孝道慰及祖宗之英灵,启后者乃五常立身而荫及子孙,彰祖德,以训教子孙之规范,昭祖风以利后人之楷模,昭祖风彰祖德,以求族人之奋发图强再创辉煌。追其本朔其源,以利后辈之众志成诚,追远报本乃后世之责也。

详我族始祖刘公讳江刘公讳海於大明洪武年间奉旨迁於获邑。迄今已六百余载也,恳农植桑勤於耕耘,以五长教化后人,以孝道为立身之本。为后世典范也。后因黄河改道我族先辈与他族合力筑堤方始创刘固堤村也。灾荒战乱也涉及我族之兴衰,但先祖尊古训重孝道饱经沧桑。克勤克俭安得我族逐日兴盛,生息绵延至今。实乃不易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我辈等古训不可不闻,祖风不可不彰,歌祖德颂祖功得先祖荫佑,使族人重振雄风再创刘氏之昌盛,乃我后辈之志也。

承先祖之庇荫,恰逢太平盛世,我族人丁兴旺,故须重续家谱,族中父老同心协力,兢兢从事续订者好智、好法、世祥、世瑞、世梁、世军、世保等各尽其责,不日功成。

族中父老推我等撰此序文,深感才疏学浅,上不能宣颂祖功宗德。下不能追远常怀之意也。诚惶诚恐草撰此文,难尽其意实为惭愧也,谨撰。

二十一世孙世祥、世梁合谋而成
公元一九九八年岁次寅戊乙卯月上浣

附录:

族 规

1、族中长幼尊卑相接,宜词严语肃,如戏谑者定责。

2、族中恶少不遵父兄教者其父兄合族人共责之。

3、无嗣者名下空白不必写乏嗣。

4、以后每辈起名,只许遵定辈份诗中之一字,不许乱起。

5、族中的男孩,赶上登谱者随登,不限岁数。

6、族中会首,逢年祭祖或族中事务须认真负责。

7、族中财产归全族所有,族议其管理须负全责。

8、谱议定十年一续,年限满者不许不续。

9、族中红白事,族人须各负其责,以送完家俱为原则。

10、族中所议事务,族人须认真执行,有屡违族规者,合族共责之,情节重者,族中合议可以给予严惩。

刘氏宗族理事会

公元二00五年岁次乙酉乙卯月上浣

凡 例

一、本次续修家谱,以“理清脉落,尊祖敬家,振兴家业”为宗旨。对新修家谱从形式上到内容上,力求符合《家谱学》的规范,力求和现行国家法规保持一致。使家谱更具血统性、教育性、资料性,提高家谱的生命力。

二、将始迁祖石刻像书正幅,以示尊祖之意。

三、世系录部分是家谱的主体顺序和内容按以下规定:血缘关系为了即保持家谱的“血统性”又照顾个人意愿。对嗣子直写嗣子,对抱养子女按正常写,除自愿告知者外一律不写“抱养”“义子”字样。

四、籍贯:(1)家居刘固堤者不写(2)出嫁女籍贯前加“适”字。迁居外地者写第一个迁出者迁入某地其后代不写籍贯(3)不出县者只写村名,出县者写明县(市)村名。

五、学历:非国家承认或弄虚作假者按实际学历写。

六、子女情况:父栏内写清“几子”后,按顺序写出“子”的名字,“几女”后按顺序写出“女”的顺序和出嫁籍贯。

七、入谱资料内容根据个人报告和调查情况而写时间下限到2014年底。

八、本次家谱续修。世系录部分尚属首次,其图表按其家族实际情况绘图表。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