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之苏:苏门山与苏氏文化的密切关系



辉县位于河南省北中部ꎬ北依太行,南近黄河, 辉县古称共国,不仅为共工氏的发源地,而且是共伯和执政的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起点。«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发生于郑国宫廷中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伯之弟事败后便逃到了共,史称共叔段,因此辉县不仅成了段姓的起源地,也是 、龚、共、凡、茅等姓氏的起源地,辉县的百泉苏门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素有中原小江南之称。 

这里松柏苍翠,亭台舒落、泉水清滢,早已见诸于先秦典籍中,历代许多名人如孙登、稽康、邵雍、姚枢、耶律楚材、孙奇逢、袁世凯、徐世昌、冯玉祥等都曾在这里寓居或讲学ꎬ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古迹,尤其是宋代,这里离京师不远,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连忘返,著名才子苏东坡在这里留有苏门山涌金亭的墨迹,并写了啸台诗一首,以作纪念,苏氏起源于苏门山那已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自叙芦山苏氏族谱序»云:“予苏氏之先,出自黄帝四妃,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西陵氏之女嫘祖,生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仆,生子颛顼,中华苏氏系黄帝、颛顼之后,而苏氏得姓是在夏代中叶, «元和姓篡»卷三载:“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今本竹书纪年»云:“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因此昆吾公是苏氏公认的始祖,关于苏姓起源问题虽然有邺城说、济源说以及温县说,但著名中华源流史专家何光岳先生首次提出了苏的地点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又叫苏门山的观点,① 我们则从各个方面综合论证了,苏姓源于门山的学术观点,② 实际上汉字苏便是一个活的化石,«说文竹部» 曰:“苏、桂荏也,从竹、苏声、段玉裁注:苏、桂荏、释竹文,«内则» 注曰:芗苏,荏之属也, «方言»曰:苏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郭璞曰:苏、荏类、是则析言之则苏荏二物,统言则不别也,桂荏,今之紫苏,苏草可作熟食鱼肉的佐料,至今仍为中药,吃后使人得以觉醒,回温,为复苏之词的原发意,苏字的金文是一个较大的鱼字,而禾字仅占三分之一,说明这是一个近水生活以苏草为图腾的部族,而百泉苏门山的自然环境与之极为相近«诗经泉水»有彼彼泉水的记载,«荀子儒效»记载武王伐纣时,有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的文字,说明百泉在先秦时便有一定的名气。西晋时著名隐士孙登自号苏门先生,«晋书阮籍传»中有籍常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又籍康常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当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说明苏门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苏门山采药樵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隋唐以后尤其是明代开始了大规模的百泉药材交易活动,直到现代在全国中药贸易中仍占居有特殊的地位,它实际上是以苏草为图腾的部族的早期活动和采药樵苏等历史的延续。此外,与苏同族的颛顼在今内黄,陆终与吴回在今获嘉、修武与辉县交界的地方,樊在今济源,温在今温县,这些地点都分布在今辉县周围,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姓学术论坛源于苏门山的合理性。 因此当笔者在第五届苏颂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后。立刻引起了海内外苏氏宗亲与学术界的关注。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