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功能



谱的功能

如前所述,家谱、是家族史。是关于一个家族得姓、形成、分布、派别、世系、迁徙、郡望、传承、家族人物、事迹、艺文著作等的综合记录。家谱、族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家谱是私有制社会形成后一个家族兴盛、发展的记载。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家族记载的家谱,曾在宗法制度、官僚铨选、婚姻制度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这使家谱脱离了其原始意义,而成为一种影响面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明、清以来。由于家谱记载内容的增加、记载范围的扩大,家谱又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教科书,成为旌表孝子烈女的光荣册,对宣传纲常礼教、稳定封建统治产生很大影响。就总体而言,尽管家谱的功能和作用曾在不同历史阶段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但其基本意义,即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却是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

家谱的内容一般是先叙家族得姓的原由、源流和世系,然后指明郡望及分派和迁徙的原因、始末,接着详载所谓恩荣,但凡有关该家族的制诰、敕命、封赏以及该家族中所有的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人、贡生、仕宦、征辟、封荫、文学、武学、国学、冠带、顶带、旌节忠孝、耆寿等方面的记录,无不备载。“祠宇记”则详录本家族之祠堂及有关的祠规、祠记、祠产、义田、义庄等;“家礼”将古代社会家族生活中常见的礼仪制度汇集在一起,包括婚礼、丧礼、冠礼、笄礼和家族五服图等;“家墓记”或“坟茔记”明载祖先坟墓之所在及其四至,有些家谱还绘有墓图,使后世一目了然。家谱中的重要内容是家传,家传中一般包括世系表、墓志铭、传记、行状、年谱和像赞等。家谱中还专设艺文一门,载录家族人物的诗文著作。

这样一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通过一册家谱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大叶茂、瓜瓞绵绵,也可能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纵然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亲是隔不断的,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

中国家谱就其发展时间而言,从周代肇始,中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经三千多年;就其性质而言,有唐以前的官修家谱,有宋以后的私修家谱,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具特色的性质不同的家谱,有其不同的功能,有其鲜明的时代印记。

周代是中国家谱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家谱主要是刻在鼎彝礼器上的,其内容只是简单的世系记录和先祖功名、事迹的记载。这是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人们在鼎彝礼器上铸造铭文,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同时也借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礼记》一书中有明确的记录和解释:“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德善、功劳、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扬其先族也。”同时,周代实行宗法制度,这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亲疏远近基础之上的一种世袭和分封制度。而家谱正好记载血缘关系之远近亲疏,因此家谱便成为推行和执行宗法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周代家谱注重血缘关系的记载,且一般只记录世系人名,其它内容非常简略,充分反映了周人祖先崇拜的心理和现实需要,也表达了周代家谱为宗法制度寻找和提供血缘关系依据和证据的功能。

两汉时期,为秦所打破的周代分封制度在汉初即得以恢复。汉代的分封制度也和周代一样,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授受不同爵位、分封不同领地、享受不同特权的。这样,记载皇室成员血缘关系远近亲疏的皇族家谱便变得相当重要,有着巨大的政治功能,这是汉代家谱的一个重要特点。

另外,汉代宗族势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为汉代家谱的日渐成熟奠定了基础。汉代强宗巨族遍布天下,聚族而居的庄园比比皆是,这使从战国以来至汉初一度消失的私人家谱又开始出现并迅速增长,私修家谱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私修家谱对于凝聚族人、强宗固族、壮大宗族势力起到一定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谱的繁盛时期。由于魏晋门阀制度的实行,无论是铨选官僚,还是缔结婚姻,都是以门阀之高低为标准的,而记载血缘关系的家谱因而也成为重要的身份证明,家谱在此时简直就是行走社会的通行证。世家大族为保护本身的利益,竞相修谱,家谱遂成为维护他们经济、政治特权的得力工具。

及至唐代,这股通过家谱和氏族门阀高低来决定政治、经济地位的风气仍有延续,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谱书多为官修,且在评定门阀标准上,一改往日之等级而变为以皇姓第一,外戚第二,其余仍旧,不久又改为依据当朝官品高低重新评定等级,这样就完全否定了传统的门阀制度。到了宋代,经过唐末五代战乱,门阀制度和士族地主遭到彻底打击,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加上科举制度的逐步稳定和扩大,寒族地主人仕人数和势力大大增加,谱牒作为政治资本已基本失去意义,其政治功能进一步缩减,谱牒的修纂也由官修而渐渐变为私修。到北宋中期以后,随着私修家谱的逐渐增多,修谱的目的已更注重族内世系、婚姻、亲疏远近关系和敬宗睦族的伦理道德教化上了。

元明以后,家谱的功能日益向敦宗睦族、凝聚血亲方面发展。由于宋明理学的昌盛,家谱中越来越多地包含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家谱从而成为伦理教化的工具。但其中家规、家训等却保存了许多中国传统美德,可供我们今天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家谱、谱牒的功能尽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但其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基本意义是一贯的。(2)官修家谱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用人选官和为世族政治服务的工具。(3)无论是官修家谱还是私修家谱,其目的都是为封建宗族服务的,都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的作用。(4)家谱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和较为严格的控制、管理作用,客观上助长了封建族权的淫威。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