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西里·五龙都二甲越氏寻根记



盘西里·五龙都二甲越氏根记

根据长辈们的口口相传,现居住在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的越姓是由祖先“云”字辈俩兄弟从今天陕西省神木县孙家岔镇海湾村(原蒙古名:道不赖沟;汉译为:小山沟),逐步迁徙而来的。为寻找我“云”字辈先祖曾经居住和安葬之地,了解先人居住之地的现状以及迁徙路线,2014年6月23日早8点,我们在“世”字辈老人越世成的带领下,由“淑”字辈越淑良、越明际、“祖”字辈越向前、越军组成的寻根小组一行五人,从鄂尔多斯市东胜出发,穿越包茂高速,途径鄂尔多斯机场转至阿大线,路过伊金霍洛旗鸟兰木伦镇、陕西大柳塔镇于上午十点来到了“云”辈先祖原住地“道不赖沟”。

初看“道不赖沟”,是一条由南向北、弯弯曲曲的小山沟,经过多年的风沙侵蚀,已经不是那么太深了。在沟的南端,红宁铁路(陕西红镜塔至宁条塔铁路)穿沟而过,铁路桥下面是神木店塔海湾煤矿公路。此地铁路、公路交汇,交通较为便利。沟内还建有一座年产30万吨的小煤矿,矿名叫林海煤矿。

继续沿着沟底弯曲的土路向北行进,大约走了三公里,看到了黄土坡处有人家居住,我们停好了车,沿着弯曲的农家小道,来到了这户人家。询问之下才知道是蒋姓人家,有位老人已经八十高龄,名叫蒋义昌,老人身体健康,精神婴铄,思维敏捷。据他介绍,越姓人家是他家邻居,现已全部迁移走了,最后迁移走了的是越其子、越明子的后人。老人非常健谈,也很热情,还亲自带着我们,去探视了我们先人曾经居住的土窑洞。土窑洞大约十几平米,依稀可见有土炕、灶台的旧影,让人一看就觉得年代久远。先人们早已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是这个破落的小窑洞和这条杂草丛生的小山沟。我们驻足洞1前,当年那种洞内“儿女绕膝转",洞外“炊烟袅装升”的景象浮现眼前,也让我们追忆了先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和灾荒,流落至此的原因和情景。

逝者如斯夫,我们一行看完土窑洞,在蒋氏老人的指点下,继续沿沟北上,大约走了两公里,来到了一处小山坡,远远望去,左右山坡影约可见都有隆起的小土堆,蒋义昌老人介绍:左侧的那就是越姓祖坟,具体是那一代的,他也说不清楚,而右侧的则是“在”字辈越其子及其后人的坟莹,两处相距约一千多米。越其子这门是离开这里最晚的一支,大约是在1940年左右,现迁至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泊尔汗伊力开沟一带。

回首再看看先祖居住地,曾经有一颗百年水桐古树,当年枝繁叶茂,后因煤矿开发,地表水位下降,古树已经枯死,干枝依然可见,可我们的先人已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凝重的心绪悠然而生,使人情不自禁,注日仰望,黯然神伤,以此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

转眼,我们在这里已经停留三个多小时,告慰了先祖,辞别了蒋氏老人,抹去脸上的哀伤,继续沿着210国道向西北行进,大约四十分钟后,来到了陕西省神木县中鸡镇。继续沿着乡村小路向西行进,大约走了五公里,来到了扎萨耗赖村东坡,停车举目望去,眼见东北部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小山头,在山坡南面,是一片茂密的沙蒿林,我们“云”字辈二门的“鸿”字辈大门的三代先祖就长眠在这片沙蒿林之中。我们驻足观望时,沙蒿林中刮起了一股数丈之高旋风,顿时让我们感觉到,这是先祖在向我们显灵,仿佛在暗示和保佑:愿我等后世族人,开启智慧,平安吉祥!

寻根问祖,感受颇深,特赋诗一首:陕西神木海湾村,沟壑纵横藏乌金;黄土坡上溯源头,道不赖沟寻祖根。话尽先人沧桑事,回首一刹泪满襟;子孙拓垦蒙汉融,迁徙塞北事业兴。

2014年9月23日

于东胜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