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行———王家大院游记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余与映铺,映禄昆仲及金城小学王斌老师一行四人,于公元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农历八月十三)乘车前往山西太原寻根,途径西安,歇一日,九月三十日又匆匆踏上太原之旅,晚间方才到达。在太原发展建筑业的王映庭、王安林、王泽、王颖、王映强等人热情招待,妥善安排,次日即十月一日(农历八月十五)驱车二百公里去王家大院所在地-灵石县静异村寻访。

王家大院-这个仅在电脑里看过少许图片的神秘圣地展现在了眼前,远远望去,两座巨大的城堡,巍然屹立在茫茫绵山尾部的黄图坡上,顺着坡势,坐北向南,秋阳照射在城堡围墙上闪闪发光。宁静的静异河由东向西缓缓流过,由村南注人汾河,营造出八千亩肥沃的河滩地,成为三晋大地的巨大粮仓。

走近城堡,前总理朱容基亲提笔写的“王家大院”四个朱红大字横向石碑映入眼帘,大门左侧竖立着一块“中华王氏博物馆“品牌。导游员领我们从东大门进人,三十一级石台阶上去,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堡,在南向大门的影壁前,导游员说,现在看到的仅是王家大院文化博物馆的视履堡,由王汝聪、王汝诚弟兄二人修建,占地一公顷,毗邻右侧的恒贞堡,由十六户王姓大户共同修建以王字四划为通道,分为十六座庭院,占地二公顷,规模之大胜于视履堡,在装潢上略逊一筹。两堡共有房间二千一百八十多间,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装饰精致,工艺考究。飞禽走兽,琴棋书画,松竹梅菊,先人贤达,活生生托于四壁和门楣、画廊之上。灵石王氏始祖王实和使西王氏辉煌腾达的王谦和、王谦受兄弟三人高大的石像立于视履堡神堂之中,两堡四周,坚固的堡墙高达三至五丈,一座半圆形拱桥成为两堡的唯一通道。

城堡的古式建筑豪华考究,而它的文化内涵更让人惊叹不已。大门前的影壁和拴马柱因官位高低而设,正门、侧门,前院、后院、跨院,主人道.仆人道各不相同;学堂居东西两院之中,厨房主仆各异;画壁,门楣图案皆有出处,木雕、石雕、砖雕的对联175副,牌區276块,熔历史典故,诗、书、文于一炉,呈现出华夏民居古老而又深邃的文化层次。仅举一例,各庭院都设有地下水道,雨水从院角流人,地面上一块铜钱状的石板作盖,寓意为“水流走,财留下”。可见建造者之用心良苦。

以上仅仅是狭义上的王家大院,而广义的王家大院,则泛指静昇村的九沟、八堡、十八巷。沟两侧为窑洞,贫民所居;十八巷是由西向东的五里长街向外辐射的封闭性里巷。是较富居民所建,有防御功能;堡,则是大富人家防御性建筑,各具特色.

丰富多彩。这里居住着东王氏,中王氏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派系的西王氏。还包括代表封建王权的文庙,关帝庙,观音庙,后土庙,菩萨庵,文笔塔等十四座庙字。西王氏占地300亩的祖坟地鸣凤源,和十五座贞洁牌坊,在“文革”中被毁,为今荡然无存。

难怪世人常说:北京故宫是华夏官邸之最,山西王家大院为天下民居第一。仅仅三个小时的游览,根本写不出它的壮观。

此行收获颇丰,博物馆研究员王儒杰先生为我们提供了王姓宗祖太子晋公传承世系总图和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部分文献资料,筹得了三万多元捐款。可以说,太原之行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得、最有意义的大事。正是:“千载难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天庆,一生唯此考祖积资两项齐丰收。”

王育池撰文

公元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