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家谱跋语



牛氏家谱跋语

自幼住在山西长治焦家庄奶奶家,儿时记忆老家有深宅大院,是古典中式院落,青砖青瓦,典型的传统山西民居,虽已略显破败,但家中仍有四个大衣柜还在思念着曾经的主人,大门上有《骑第尉》的牌匾依旧吐露出过往的辉煌,门口五级青石台阶上,依稀还见儿时玩耍的身影,一对漂亮花纹石鼓内装着满满的家族兴衰,有喜有悲!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老宅留下的只砖片瓦,点滴家业都凝聚着先人们的辛劳与艰辛,仍在庇护着本支牛姓子孙,承先祖厚德,深感我辈庸碌无为,更应自强,自立中兴家族,光耀门庭。

2013年,我已至不惑之年,偶然有心,想整理家谱,与家中父亲(牛起胜),二爸(牛过胜)商议后,由二爸整理祖先柜内信息,由我来具体编辑,无心之语并未走心,一放就是四年,2017年非常感谢长治北董村牛德新宗亲,特意找到我了解修谱情况,一时羞愧语塞。正巧本族兄弟牛庆意也有修谱之心,他收藏了许多地契,实物照片及商务往来凭据等资料,一拍即合,开始共同深入整理资料,走家串户收集个人信息、照片、实物,详细整理各支亲疏关系。由于本人7岁后未在村里生活,个人信息全依靠族兄牛庆意费心收集,由本人执笔共同完成。

开始编辑才感到工程巨大,不但信息繁琐,而且关系复杂,300余年未梳理,传承关系不清,根据现有实物佐证,老人口述,点滴信息对接才稍有成效。还有对牛氏起源、牛姓名人、牛氏家风等,都是一知半解,编制起来东拼西凑,有依据的,没依据的,有定论的,没定论的资料都往里挤,家谱整体框架,感觉前后无序,内容散乱,层次不明。后在网上了解一些修谱的方式,方法,总算一锅烩菜端上桌,深感学到用时方恨少,千斤重担实难挑,囧态百出!

幸有牛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大力支持,多次修改审定,剪其繁枝,去其庸赘,劳心斧正,经过两位宗亲指点后,才迅速成形。洛阳的牛大姐古道热肠,热心牛氏文化,宗亲联谊,听闻我和庆意编谱困难,主动联系各地牛氏研究会辈高才深者审稿,联系中华家谱馆锦秋文谱,安排专业人员排版印刷。

历时叁年有本族宗亲及家人的辛苦付出,河南牛向阳、山西牛建东两位资深牛氏文化研究者的细心指点,以及洛阳牛亚丽大姐的持续帮助下终于定稿成册。

愿:上可安先祖之心,下不负族亲重托!

文不复赘  执笔拜谢!

编撰人:牛志文 牛庆意

庚子年六月初二夜 大署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