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氏族谱》公元二零二一年仲秋编修



郭氏族谱封面

(郭氏族谱封面照)

一 谱序

郭氏族谱,祖籍顺天府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水有源,树有根。当我再次修改完善该谱序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家族的源和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郭家大里是祖辈迁徙的源头。

郭家大里、东/西郭家庄等附近逐庄之郭氏血统缘自何考,郭家大里原西北三华里郭氏祖坟茔有碑文可考,始祖郭公讳斌,德绩有素,善后无穷,始生于定州中山中,迁于渔阳更邑后,卒于邑南大里村,遂卜宅兆于村之右。六代孙文化等以永二年计二百余岁,以辈续之。斌爷生进等,进爷生增等,增爷生环等,环爷生考良儒暨伯叔等有五辈焉,再按孙等以下又有四辈,共成九辈。虽无事碑铭,而家谱相传,自是昭穆不素。

自明永乐二年,(一四零四年)始祖斌公携二世进.海.成.宽.聚.荣.全诸七子创建并定居郭家大里以来,迄今已有六百余年。自二世祖海.成.宽.聚.荣诸公又分门分枝迁居丰润韩城东郭家庄.丰润南台村等,后又分宗分枝迁徙多方,垦荒创业,营商宦达,谋路求生,又有参军戍边,求学务业,散落关外,江南,直至天涯海角,代代相传达二十三代人。枝叶蔓延.繁衍日盛,子孙渐稠,光宗耀祖。

注:以上二三段落引自东西郭家庄.郭氏宗谱,唐山市丰润区,郭生民国十九年(一九三一年)版东西郭家庄《郭氏宗谱》编纂者五门人十六世奎文和十八世芳田共同在谱序言中写道:“先祖讳斌者於明朝永乐二年自定州中山迁居唐山之右创建郭家大里村迄今五百余岁。”

这些史料明确回答了郭氏始祖讳斌公率子孙於明朝永乐二年从定州中山迁到丰润城南大里村,并创建了郭家大里村。这就说明先有郭氏始祖,创建了郭家大里村,才有郭家大里村。

据老辈人传说,永乐二年始祖率七子,即:二世祖進(行一,后称长门)、海(行二,后称二门)、成(行三,后称三门)、寛(行四,后称四门)、聚(行五,后称五门)、榮(行六,后称六门)、全(行七,七门绝)和孙子增、雄、权、正等,迁至丰润城南大里村,到山上采集片石和石料;在庄东庄西挖起两个大坑,取土建房,盖起一座座草顶土屋;在庄中街西头门口挖砌了一口石井;建起了郭家大里村庄(一九七六年地震后房倒屋塌,井被填,坑被平,现楼房林立)。在郭家大里四周开荒种地,东至山西刘庄,北至小官庄(日本入侵后修建飞机场迁走),南至郑各庄东老飞机场。往西直到现在西郭家庄,开荒种地,有荒就开,开荒即租。明朝永乐二年,范大里范姓、冯大里冯姓相继建庄。近处已无荒可开。郭氏宗族第族渐众,繁衍日盛。始祖斌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郭家大里村为本,率领子孙,赴各地发展生息之地。

郭氏始祖率子孙以郭家大里为本进行丰润地域内第一次大迁徙中创建了西郭家庄。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一年)版东西郭家庄《郭氏宗谱》编纂者三门十七世郭世勋在谱序中说“斌公由定州中山迁至渔阳更邑大里村而定居焉迄二世祖逐散居各处枝叶蔓延繁衍日盛传至六世曾有家谱之修可谓光前有道贻后多方焉迨及我身已十七世。”该序中所述关键是“迨”字,说明到二世祖就散居各处。

以上注后段落,是引自二零一八年九月一日长门十七世生亭考证整理史料。

郭氏族谱的编制,承蒙河北唐山丰润区.东西郭家庄.郭氏宗谱.联系人郭文利的关键对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氏族谱与迁徙前的河北胜唐山市丰润区.东西郭家庄.郭氏宗谱的血缘关系才得以缕清并成功追溯或溯源.

郭氏族谱共十二世。族谱排辈顺序:少(或兆)永天万振连玉伯宝文,继世忠仁孝春生海雨云。

郭氏族谱,一世始祖郭文公。文公生昭,昭生少龙,少龙生永山.永海.永江.永河.永湖等。自一世始祖文公以来,经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共历十二代。族谱,始于一世始祖文公,止于十二世(文字辈)。后续谱书接续工作,寄希望于后世子孙继承焉。

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氏先祖闯关东,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郭家大里出发,沿着传统的傍海路,即元明清时期的主要道路,过了山海关,就是关东,闯关东的关就是山海关,关东是东北地区的近代称呼。清朝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注册,清代末期,十九世纪中期受到沙俄巨大威胁,加之河北、山东等省饥荒严重,清政府准许大批中原百姓进入数千年很少开发的广阔无垠的白山黑水。这一移民浪潮历史上称为闯关东。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经过山海关沿原有的傍海道,另一条就是乘渡船过渤海,第一条是山东闯关东路线,我的母亲和我的奶奶姜氏家族就是从山东莱阳闯关东过来的,而郭氏家族从河北过山海关,走的是傍海路,一路大车、小车,有的是手推,有的是马车,还有挑担的,人推马拉,好不热闹,自古以来闯关东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并被拍了电视剧搬上银幕,堪称绝无仅有。河北人闯关东主要来自唐山、承德、秦皇岛三地,其中唐山人最多、最出名,承德和秦皇岛地区,历史上建立过热河省,很多地区属于长城以北的关外了,这条傍海路就是后来直到今天仍然延续的,从北京到达东北的主干路,当我们乘坐火车,沿线站名如下:北京-唐山-滦县-昌黎-山海关-绥中-兴城-葫芦岛-锦州-沟帮子-大虎山-沈阳-铁岭-开源-四平-公主岭-长春-德惠-双城-哈尔滨。从家谱初稿知晓祖籍唐山丰润后,但还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个庄的,每次坐火车,只要到了唐山地区,就用微信手机定位,确实微信地图显示有东/西郭家庄、南台村、韩城等。

郭氏先祖门随着浩浩荡荡的闯关东大军,来到了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老少沟村暂时落脚,少数的留下了,多数人继续沿着松花江北下,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少口村,据说,早期郭氏祖先到达目的地时,当时只有几户人家,后来慢慢人多了起来,建立了四个队,其中一对全是郭氏家族成员,又后来人数越来越多,才形成今天的十四个队,其中一队,五队,六队是郭氏先祖开发的土地,刚来到这时,一片荒芜,那时管开垦土地叫开荒,把荒地变成良田,村子及人数的逐渐扩大,才逐步开发到今天,一望无际的荒山已经变成绿油油的良田绿洲,随着进程人员越来越多,而剩下的余民越来越少,但即使如此,由于郭氏家族底子庞大人口众多,至今仍有二百来户留守郭氏家族成员,都是连字辈和玉字辈居多,小辈的都已考学出去,没有考学的也长期在外打工,甚至迁徙至外地安居,每当过年过节,还是会有大批的郭氏子孙从四面八方回来祭祖,回家乡过年。至于郭氏先祖谁带头,谁是领头人,是那一辈,由于在老少沟走失一股,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郭氏大里带出来的郭氏家谱也从此消失,据推算,应该是郭氏族谱五世天字辈携带万字辈最早过来的,落脚后陆陆续续后期又有过来的,所以天字辈、万字辈开辟了这片荒地,年长的(那时年轻是小的)振子辈也应该是从前两辈一起过来的,年轻的振子辈可能就是在迁居过来后出生在青山口村的,连字辈肯定都是在青山口村出生的,青山口的祖坟有天字辈、万字辈、振子辈、连字辈、甚至玉字辈、伯字辈也有亡的,据说,逢年过节也有去老少沟上坟的,少数祖坟也在老少沟。这一段历史,还得到老少沟查考,甚至追查到那本遗失的家谱。

看到这段历史,郭氏先祖们不畏艰险闯关东的身影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激励郭氏家族后世子孙,更应加倍努力,勇往直前,为了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生活而继续努力奋斗。

逢年过节,郭氏家族都有供奉习俗。供奉的都是郭氏宗族已逝的先祖或近代已逝的族人,宗谱排列遵循男左女右,男性是郭氏家族成员,女性是郭氏家族成员的配偶,长幼有序排列,一一对应。宗谱的上方墙上有钉子固定,用于悬挂宗谱。供奉的宗谱配有两副对联,宗谱前面,约距离宗谱三十-五十mm距离,是用一根木方悬挂在顶棚上,顶棚早就预设的两个吊钩,专门用于悬挂对联,外侧对联是排辈顺序的对联,即:少永天万振连玉伯宝文,继世忠仁孝春生海雨云。内测对联是一幅祖训教诲的对联,即:祖德宗功千秋永,忠厚传家万代长(或作:祖德宗功千秋永,子乘孙继万代长)。两副对联共有一横批,上书:先人在上,本之百世,永言孝思,子孙万代,祖豆千秋。如今,过年接神送神传统供奉活动依然在农安县各个乡镇村屯盛行,迁入城里的居民有的依然保留了传统供奉。这种敬拜以前我是赞成的,但我是一名基督徒,受洗二年半,神在我身上的作为,让我彻底颠覆对人生的看法,敬拜祖先的方式不应该在拘泥于传统习俗,家族的繁衍生息,记录并保留族谱是神所喜悦的,人要知道是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我们出自母胎,心存感恩,而人类共同的祖先,不更应当我们整个人类敬拜么?所以要拜当拜主你的神,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因为我认识这位创造者,自以为聪明的以为我是愚拙,我也不觉得稀奇,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永生,与神同在,也可以选择永死,与神隔绝,我们的国家有信仰的自由,请家族成员不要误解,我也不是误导各位,因为你是我的亲人,我说的话,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光来到这是世界,世界却不接受光,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我们要举目向天,俯察世界,看有明白真理的没有,祂就是道路,是真理,是生命,若不借着道成肉身的主耶稣,没有人认识这生命之道,没有一人能认识祂,一个都没有,也没有一个义人,希望家人共勉,探索生命,追求真理,为家族增光添彩,荣耀郭氏家族。

每逢年节,都写春联,如,鸡年春联,因为家谱前言初稿时正赶上二零一七鸡年。鸡年春联:月异日新鸡报晓,年祥岁吉犬开门。龙翔华夏迎新岁,气薄云天奋犬年。两岸金鸡歌一统,九州赤字报三春。闻鸡先起舞,跃马共迎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春联横批,如:一门五福,二门五福,三阳开泰,四季临门,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等等。

郭氏家族人丁兴旺,在统计家谱过程得到玉字辈郭玉祥伯父的家谱初稿,作为后来统计家谱的基本资料,经过对现家族主要聚居地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青山口乡青山口村背靠美丽的松花江,人杰地灵,风景优美,五谷丰登、美酒飘香。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并大量走访了家族其他散居地,如黑龙江肇东市、肇东市向阳乡、铁力县显桃山、依安县、绥棱县、绥棱县四海店镇、拜泉县兴国乡、富裕县、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先辈从唐山市丰润区东西郭家庄等逐庄迁徙至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山口村,后又有家族成员继续向北迁徙至黑龙江省,散居在黑龙江省各地。近期已对家族祖籍.祖先聚居地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进行了寻访,寻访并找到闯关东前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西郭家庄家族成员,以及郭氏宗谱的联系人郭文利。

郭氏族谱的编制工作,始于二零一七年初春,止于二零二一年冬至。郭氏族谱的编辑和排版印刷,委托河南锦秋文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从最初的编辑、制作并打印装订成册,共计近五年时间完成。

此次郭氏族谱排版印刷,采用一等厚宣纸印刷,传统线装,保存悠久,印刷数量计一百本,发完为止,供郭氏家族成员永久珍藏,泽及后世子孙。

在家族走访过程中,得到家族成员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郭氏族谱筹备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郭伯成,委员--郭玉福,委员--郭伯兴。两位分管委员对资料收集、成员搜索做出了大量工作和突出贡献,特此表示感谢。一并感谢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伯学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陕西省西安市的好兄弟--张涛,在走访国内家族成员散居地过程中,一直驱车跟从,不离左右,见证了郭氏族谱的诞生。张涛,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好兄弟,彼此兄弟相称,嫣然已是家族一分子。涛,陕西汉中人士,汉中靠汉江,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国汉中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多年。每年初春三四月份,汉江两岸满山遍地的油菜花,甚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励志一定要驱车前往一饱眼福。美哉,在此家谱发布之日,感怀天地苍茫,宇宙之大,感谢造物主的伟大创造。

据说,闯关东过来时在老少沟停留过,祖坟也在那里,后来迁徙走散了,谱书在另一股手里。这是编委会委员郭玉福提供的信息。我查考寻访确认,这个老少沟,就是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老少沟村。与老少沟另一支家谱接续工作还需要后人进一步查考完善。

郭氏族谱的编制历尽艰辛,没有任何前辈遗留的家谱资料,如果没有郭玉祥伯父的初稿框架,如果没有我的父亲郭玉昌坚持寻找认识同在长春的郭玉祥伯父,初稿框架是郭玉祥伯父辛勤的付出,是伯父的女儿,身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通信科的政府公务员,郭丽梅粗制打印,得到这本初稿框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没有他们的付出,万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族谱编写工程,再次向所有家族成员表示感谢,是我们共同努力得以成就家谱编纂工作。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氏族谱,与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的东西郭家庄郭氏宗族家谱也有了对接。对此深感欣慰,一切的辛苦付出也算结出丰硕的成果。

郭氏族谱的编写,不同之处在于,将玉字辈、伯子辈、宝子辈的女性家族成员纳入族谱,特别予以说明。

另外,忠于初稿。少许郭氏家族成员的名字,有两个名称,其实是同一人,如郭万金,又称呼郭万全,郭万才,又称呼郭万财,郭玉梁,又称呼郭玉良,郭万卿,又称呼郭万清,等等,经严格考察,系同一人。还有非郭氏成员也在家谱之中,如郭振庭第四子,称呼田玉,田玉,其子,郭英华,其孙,郭云飞,至于为什么称呼田玉,是否为义子,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有的家族成员名字无从查考,以“*”代表,如郭振明,次子郭连*,五岁时幼亡,郭连*,注释:五岁亡。对于终生未娶的家族成员,如郭万镒,没有后裔,因为没有记载配偶,只是推测未娶;又如,郭万福,注释:未娶,说明确实没有娶妻,没有娶妻原因无从查考,而娶妻未生子,如郭万春,其妻卢氏,注释:没儿子,未有后裔的原因也无从考察。郭玉珊生郭伯学,郭伯学生郭宝玉(女),郭宝玉(女)生郭文哲,郭文哲随母姓,文哲自幼聪慧,非常可爱,未来可期。如此等等。

至于族谱家人简历部分,从青山口村迁徙出来分布全国各地的不计其数,名人、政府官员不在少数,据说很多,只是缺少考证。对社会有一定成就的家族成员也不少,郭振卿生郭连胜,郭连胜生郭玉祥,郭玉祥生郭成辉,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玉祥生郭丽梅,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现吉林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通信科(正科级);未来还会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郭氏家族成员,如,郭振邦生郭连科,郭连科生郭玉春,郭玉春生郭伯志,郭伯志生郭虹辰,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光明日版社法律部(副科级,刚毕业参加工作),前途无可限量;郭玉春生郭伯兴,郭伯兴生郭虹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医,未来可期。郭氏子孙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也不在少数,只是无法考证。

笔者才疏学浅,没有任何编写家谱经历,只是被圣灵感动,得以成就编写任务,匆忙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批评指正。

编者—吉林省农安县青山口乡青山口村郭氏族谱

十世伯子辈.郭伯成于二零二一年二月三日

郭氏族谱编委会

(郭氏族谱编委会)

郭氏族谱签条

郭氏族谱签条)

郭氏祖籍:顺天府丰任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顺天府是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设置。

明初置北平行省,洪武九年(一三七六)改为北平布政司,永乐元年(一四零三)始名顺天府,又称京府。清顺治奠都北京后,沿置顺天府,分管二十四州县。大兴、宛平二京县由顺天府管理,其它州县兼属直隶总督。明清顺天府址均在北京地安门外鼓楼东。当时的丰润县就隶属于顺天府管辖。

丰润县的历史沿革。

丰润历史渊远流长。据对三女河、老庄子、杨官林、白官屯、韩城等地出土文物及遗迹的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丰润境内即有人类聚居。

唐、虞、夏时,丰润境内属幽州、冀州。商代为孤竹国领地。西周属燕国。

春秋时期属无终国;战国时隶属燕国。秦代属右北平郡。西汉时建立县制,

境内东部属土垠县,西北部属徐无县,两县皆隶属汉右北平郡。东汉,右北平郡郡治移驻土垠县,境内仍属土垠县和徐无县管辖。三国时期属魏国,行政设置基本沿袭东汉。西晋,右北平郡改为北平郡,境内属地归属北平郡土垠、徐无两县。北魏初年属渔阳郡的土垠县和徐无县。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属东魏的土垠县。

北齐天保元年(五五零年)废土垠县,设东北道行台。此时,由于连年战乱,境内已是土地荒凉,人迹稀少。至天保八年(五五七年),将冀州一带百姓迁入,即迁民聚堡设永济务,属无终县。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隋时属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六一九年)属无终县。

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六九七年),无终县改名玉田县,属河北道蓟州玉田县。后晋天福元年(九三六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境内随之入契丹管辖。

辽代大部为永济务,属玉田县,只是东南一部为石城,属滦州。金大定二十七年(一一八七年)改永济务为永济县。金大安元年(一二零九年),为避卫绍王完颜永济之名讳更名为丰闰县,归属蓟州,东南一部仍为石城,属滦州。

元太祖十五年(一二二零年),丰闰县升为闰州。元世祖至元二年(一二六五年)撤闰州并入玉田县。至元四年(一二六七年)恢复丰闰县。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四八年)丰闰县改为丰闰署,属大都路蓟州。

明代,行政设置有省、府、州、县,丰闰县属京师省顺天府。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改"闰"为"润",属顺天府蓟州。

清,基本沿袭明朝建置,将原京师省改为直隶省。清初丰润县仍属顺天府蓟州。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改属顺天府遵化州。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属永平府。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因遵化建了皇陵,遵化升为直隶州,县地大部分属遵化直隶州,只有东南一部仍为滦州,属永平府。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遵化州、滦州改为县,境内属津海道,分别为丰润、滦县所属。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丰润隶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二十二县,丰润县是其中之一。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县为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十月,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属冀热察区委冀东区分委。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四月因县长牺牲,县政府印章遗失,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七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二专署。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三月,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建立,辖境属冀热察区冀东办事处;七月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十月,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建立,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七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二月,丰玉遵、丰玉宁联合县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专署;七月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八月,撤销丰玉遵宁联合县,再度划分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第五专署。

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从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一月起,将冀热边行署改为冀热辽行署。将原冀热边五个专署分别按晋察冀边区统一排列。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第十八专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十五专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冀热辽行署改为冀东行署。迁滦丰联合县属冀东十五专署,丰玉宁、丰玉遵联合县属冀东十八专署。县城以南大部地区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河北省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撤销联合县,重新建立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国民党占领区属河北省国民党第四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初,国民党政府在丰润南部建立浭阳县(解放后称丰南县),县治在今胥各庄。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丰润全境解放,丰润县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

一九四九年八月撤销冀东行署,建立唐山专署,丰润县隶属之。

一九五四年七月,丰南并入丰润县。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撤销唐山专署,与唐山市合并,将胥各庄、唐坊、宣庄、老铺、稻地、小集、

钱营、老庄子、韩城、新军屯、城关、左家坞、王官营等十三个公社划归唐山市,成立唐山市丰润区。

一九五九年八月,恢复丰润县建制。

一九六一年六月,经国务院决定,丰润县分为丰润、丰南两个县,丰润县属唐山地区行政公署。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后,为重建新唐山,新区。

一九七九年三月,将常庄、李庄子、刘家营三个人民公社以及东大街、白家沟、谷庄子、三里屯、刘庄子、甸子、大八里庄、东马庄、新房子九个生产大队从丰润县划出,归属唐山市郊区(今开平区)管辖。

一九八零年一月,丰润新区正式成为区级建制,命名为唐山市新区,为唐山市市辖区之一。上述区划归属新区。

一九八三年五月,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丰润县属唐山市。

二零二零年二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唐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唐山市新区和丰润县,合并成立唐山市丰润区。

郭氏族谱订书线

郭氏族谱包角

郭氏族谱装订细节展示)

三  郭氏始祖:虢叔

据史料记载,郭氏的先祖为虢叔,又称虢公,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同母兄弟,周武王之叔,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虢叔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

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

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曲阳,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新唐书的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颖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他地。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为郭分,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

郭氏家族的历史变迁

郭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四十六位。郭姓来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来源于虢氏,出自姬姓。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苏省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氏之一;并有部分人远涉欧美及东南亚。明朝时期,郭姓人已散步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郭氏族谱世系1

郭氏族谱世系2


郭氏族谱世系3

郭氏族谱世系部分展示)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