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始祖来杭开基及发展经过



丁氏始祖来杭开基及发展经过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的十二郎,幼时勤奋攻书,因聪明过人,十九岁考上秀才,25岁中戊申科进士。当年经宰相王安石奏请神宗皇帝敕令丁十二为承事郎,派到汀州府上杭县任知县事。其实上杭县署驻在钟寮场,县境范围是现在的永定、上杭二县行政区域。十二郎在任期间,与夫人梁代生下一男,取名念四郎,独生子。念四郎自小聪慧,喜爱读书,成长后亦出仕为官。

知县事丁十二任期届满卸任后,因为官清正,百姓力劝其留下定居,加上当时要回江西临川,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故未回原籍而留在钟寮场定居,遂成丁氏来杭开基始祖。年老仙逝后,与夫人同葬在钟寮场古寺后一里许,上下二幕,地势“飞凤”形。

第二代丁念四郎,宋授判场官职,任职地点就在钟寮场,配雷夫人、陈夫人,生下一男,取名府户。丁念四终身住在钟寮场,置有房产,夫妇年老仙逝后,同葬在才溪高排大地,地势“眠犬”形。

第三代丁府户,配夫人黄氏,生下三男,三七郎、三八郎、四九郎(无传),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上杭县署由钟寮场迁驻郭坊村建新县城,其时丁府户已经年逾古稀,率全家迁新县城,置房定居。待到百年归山,与夫人同葬于今县城西门外驷马桥右侧,永兴庵后园内。上杭县署驻在钟寮场,足有141年,而丁氏始祖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就任知县事算起,到其孙府户率全家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迁居新县城郭坊村止,刚好是一百周年,说明丁氏在钟寮场居住三代人,足有百年之久。

第四代丁三七郎与夫人伍氏生下二男:四二郎、四五郎。长子四二郎与夫人林氏生下三男:四六郎、四七郎、四八郎,全家从城内迁居西门外三坑村,而今裔孙众多;次子四五郎与夫人〇氏,生一子四九郎,一家三口,从城内迁往碧沙坑村定居,而今子孙昌盛。第四代丁三八郎,与夫人林氏,生下二男:长子天然、次子天富。第五代丁天然与夫人曾氏居住城内,生一男孩取名伯一郎。

第五代丁伯一郎与夫人陈氏,生下六男:伯三、伯四、伯伍、伯六、伯七、伯八。按理此时有兄弟六人,城内丁氏人口,大有发展可能。不料,宋末元初,兵戈战乱,元军铁骑南下,大肆烧杀,百姓遭难,长子伯三逃到下都郑坑避难,后来娶妻生子,发展至今。伯四、伯五、伯七、伯八四人全部逃往广东,兄弟逃散,数百年来,无法取得联络。

第七代有兄弟六人,逃离杭城五人,惟有丁伯六郎孤身一人,留在杭城,幸得其岳父刘伯一郎、岳母梁太婆全心帮助,得免于难。元朝大德元年,朝廷授予丁伯六郎巡检官职,与夫人刘氏生下一男取名仕贵。城内丁氏,发展至今已有31代,而在三坑村、碧砂村,郑坑村,丁氏也已发展到32代,人口众多。

【注】摘自福建《上杭丁氏伯六公家谱》。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