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家风》实事———于宗昌



家谱中的《家风》实事———于宗昌

每逢佳节倍思亲,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家族十几口人又聚集在一起,使我们又想起了我们的祖先,回忆起家族的光荣传统。

听家父说,先祖是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人,当年由山东移居辽宁本溪。1927年祖父带着一家老小搬迁到茂林。1934年从茂林搬到茂林东的腰五段村。1942年移居到协和屯,当时是祖父一大家人的到来才起名叫协和屯的。

祖父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人,家庭和睦,勤劳务实。家风淳朴,很快就在当地有了一份由开荒种地而成的一些家业。虽然家族二十几口人在一起生活,却都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

新中国诞生后,父辈和堂兄都先后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父亲就是1951年参加保康粮库工作的。由一名搬运工,到保管员,运输等多项工作。父亲一生,可畏是经历坎坷,在茂林做搬运工时,不幸被火车撞伤,左腿骨折,造成终生残疾。但父亲并没有消沉,伤好后更加积极的投入粮食企业的建设当中。当时我们家在保康居住,父亲在茂林上班,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五个儿子生活,还要赡养奶奶。奶奶到叔父家时,我姥爷有时也来我们家。当时城镇居民是定量供应口粮的,二位老人的口粮都不在我家,我们哥五个又都能吃,所以母亲只有上山种点地,每天上山只带一点盐,抓蛤蟆烧着吃度饥。经八年两地分居生活后,搬到茂林。搬到茂林一年后,茂林又划规双辽,父亲由茂林调到太平川工作,我家只好由茂林搬到太平川。刚到太平川时,全家七口人和别人家合住一间房,南北炕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困难。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拉土盖了三间土房。奶奶瘫痪两年后,来到了我家,父亲当时的工作是粮店的收款员。母亲便担起俸养奶奶和家中的所有家务,有一次奶奶生病。父亲几乎是整晚的不休息看护着,白天收款差帐,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全部赔偿单位粮款。


父亲是严父,对子女的要求从来是严格,要求子女好好学习,热爱劳动,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要求子女要公私明,遵老爱幼,但他却从来没打骂过每一个子女。

母亲是慈母。不论两地生活期间,还是赡养老人期间,还是在抚养儿女期间,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为子女奉献了她一生的心血,直到晚年,都不愿给儿女找一点麻烦。我的父亲把四伯父的儿子于宗云从农村迁到太平川安排工作后,母亲亲自为他主婚成家,养育子女,使他晚年有一个幸福的家。

父母在时,逢年过节我们都聚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老人家不在了,但我们仍然聚集在见长家。十几口人每次相聚,我们都会想起老人在世时的点点滴滴,都倍感亲切,难以忘怀。我们这一生都为社会做过贡献,为家庭尽过责任,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先人的思德。我家老妹2019年12月16日从北京做完手术回太平川,术后把切片送长春做病理,结果是恶性肿瘤并已转移肝肺,本想刀口愈合后去长春做放化疗,但由于新冠疫情封城又封路,病情恶化,医生说马上准备后事,在忠厚见的主持下,老妹从住院手术到火化下葬,没用老妹两个儿子花一分钱。试想住院手术护理到病故前后三个多月时间里都在二哥家吃住,我们见妹每天不离不弃,只有于氏家族才有这种担当。现在我们觉得,我们家是严父慈母,妻贤子孝。

这就是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的家风。愿先人安息,愿家风永存。

祝族人安康,祝后人兴盛。

2021年春节写于长岭县太平川镇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