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唐氏宗谱名人记述之我的父亲唐延芳



连云港唐氏宗谱封面

连云港唐氏宗谱名人记述之我的父亲唐延芳

崇杰大哥及家族几位德高望重的兄长在修家谱,此善举得到了家族兄弟们的高度拥护,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通过修谱,怀念祖先,既是对已故先人、亲人的心灵的祭奠,也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大家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历代先祖经历了哪些苦难,有哪些好的家风可以传承和发扬,使我族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借此机会,我追忆我的父亲唐延芳,将父亲的生平和优良美德记录下来,供后代瞻仰。

我的父亲唐延芳,生于1933年农历大年初一,卒于2015年农历三月十五,享年83岁。父亲一辈子为人谦和,与世无争,勤俭持家,乐观豁达,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女和孙辈身上。

父亲在上海长大,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高中,那个年代高中生不亚于现在的本科生,是位典型的知识分子。父亲对他的过去经历讲述的不多,我小时候在家里无意中翻到一本老影集,里面有许多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才知道父亲年轻时非常帅气,多才多艺、走南闯北,完全颇覆了之前我对父亲的印象。作为那个年代的知青,父亲下放的地点是青铜峡水电站,老照片中有青铜峡水电站文工团合影,照片中的父亲大概不到20岁,梳着整齐的小风头,意气风发。后爷爷身体不好,但又回不了上海,经过申请父亲被安排在常熟当老师。爷爷在上海电车司机退休后,因为上海居住有限,决定举家搬回连云港老家。父亲回来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我母亲,结婚后申请调至连云港海滨化工厂工作。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改革开放了,庄邻很多人成为了万元户,但是父母是个老实人,恪守两点一线,除了努力工作外,其他时间都扑在养育儿女上。那时候父母的工资微薄。还要抚养三个孩子,生活非常拮据。家里住的是爷爷留下的平房,前后左右的邻居陆陆续续都翻盖起了楼房,只剩我们家还是平房,那时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盖房。盖房的钱哪里来?只能从嘴里省。我的记忆中我家很少买菜,自家有块菜地,基本上地里长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春天地里长了青菜,我们就天天吃青菜,为的就是早点攒够钱盖房子。一直到1995年,老宅已成了危房,钱还是没有攒够,父母不得已从亲戚处借几千块钱将房子翻盖了。房子落成的那一天,父母喜极而泣,一块压在他们心中的石头终于卸掉了。

父亲对自己节俭,近乎于吝啬,但对于儿女的教育他会尽可能的满足。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练英语听力,想买一台磁带录音机,300多块钱,我的请求提出后,父母当时没有做声,第二天父亲拿出箱底藏了很久的已微微发黄的银行存单满足我的心愿。现在回想起来我都常常自责自己,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不过几十元钱,一台录音机要花掉他至少半年的的工资。对当时的家庭来说是何等之重的负担啊!一个夏天连支冰棍都舍不得给自己买的父亲,但子女教育上却竭尽他的所能满足子女的需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

父亲个头不高,但身体蕴藏了强大的能量。他非常自律、坚韧,所有的压力都默默的自己承担,近乎于苦行僧,但又行事豁达,从无怨言,坚信一天会比一天好。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父亲一个人干。那个年代和现在完全不同,什么都靠人力,我家又住在半山腰,拉煤、砍柴、挑水、种地都是我父亲,从不抱怨世间不公。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80岁还坚持到山上挑水。凌晨4点钟天还是乌黑,他就挑着两个水桶上山去了,儿孙们起床时他已经挑水下山了。长期养成的自律的生活习惯加上通达的性格使得他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10岁。

父亲善良,与世无争,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乐观豁达的心态、勤俭持家的家风深深影响了我们儿女。父亲是唐氏家族历代先祖前辈的一个缩影,历代先祖前辈好的事迹、优良品德值得记录下来,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辈及后代学习发扬,这是我族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唐崇华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