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谱始祖忠良公迁邓背景



张氏家谱始祖忠良公迁邓背景

据明《嘉靖邓州志》和清《乾隆邓州志》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闻邓州自元将失刺巴都攻毁城,人民流离失所,无居守者二十余年,又以邓为名郡,遂简选金吾右卫镇抚孔显兼知州事。是年十一月,显带文史张居岱,兵士汤明等五十人北上来治邓州(我迁邓始祖张忠良是孔显带来的五十名军士之一)。经襄阳,访询流寓者獐裘樵,由其引导之刁河,得邓州之耆民刘孝先,由其指引,在林莽蔽翳处找到了邓州城故址。遂斩木通道,除地为营。一方面派人四下收集散亡,一方面相高阜之地,军民协同规建新城,经过一年的艰苦经营,洪武四年(1371年)夏,城池建成,(即今邓州内城)。长四华里三十七步,高三丈,基广三丈五尺,城壤深一丈五尺,内马道广一丈五尺。同时规划市井街道,建设州站治衙署及公私屋宇,遗民闻风来归者甚多。是年冬,有军士千余人,编民一千七百余户,六千余口。邓州城建好后,我始祖又参与了邓州水利工程建设,洪武十年孔显率军民披荆斩棘,又修复疏导州境旧水堰坝如古昔。可见我始祖忠良公,跟孔显至邓以来,一直为治理州政奔忙,殚精竭虑。

随孔显来的五十人中,丁从善居城后湍河北岸,汤英驻装营北汤集,杨链驻装营南军杨营。习思敬驻十林西习营村等。我祖忠良公驻九重张楼。

洪武二年,我迁邓始祖忠良公奉命随孔显协治邓州。同年,明廷敕命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河南。我张氏始祖是协助孔显安置山西移民到各地的州衙官吏而非移民。所以在清咸丰二年我族所立宗派碑的序言中,说我始祖忠良公是随迁民至邓,应是讹传讹记。在嘉靖、顺治、康熙、乾隆邓州志中己有记载,只是我族人当时未看到而已,这次修谱要纠正错误以正视听。

再者,明洪武二年,邓州接纳的移民绝大多数是山西移民,朝廷没有招集南方诸省往中原移民。因此我迁邓始祖忠良公奉命于孔显庵下协治邓州为铁定实事,毋庸置疑。

十九世文渠镇后张楼 可知 拜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