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氏家族重修太和堂记



习氏家族重修太和堂记

达官显贵,平民庶士,无不造祖庙宗祠,奉其先祖。

塘西习氏宗祠太和堂,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初为寝堂。清康熙戊戊年(1718年)扩建正堂,长36米,宽8米,面积288平方米,遂成规模。清嘉庆己卯(1819年)年间复修,距今已数百年。几百年来,太和堂一直是我塘西习氏祭祖、报丁和议事的神圣场所,直至1949年。1950年至1966年,太和堂功能转变,成为塘西小学堂,1966年下半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祠中雕梁画栋,以及镶嵌其间的木质圆雕、浮雕、镂雕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毁于一旦。太和堂沦为村碾米、发电、榨扎粉、榨油场所。历经岁月沧桑、流年风雨,加之疏于维修管理,本次重修时,太和堂已是宇栋朽蚀,墙垣颓坍,草木丛生,其瞻观不足以颂祖宗之盛德。今逢盛世,宗族兴旺,族亲同心。族中有识之士,振臂高呼:重修太和堂,复兴祖业,效先人创业之龟勉,继祖辈功德之隆崇。全体族亲,孝心涌动,一呼百应,愿为宗祠重修出钱出力,期盼宗祠早日落成。

2017年3月10日,太和堂重建理事会成立。其成员由德高望重、有奉献精神、族中公认的组织能力强、愿办事、会办事的族亲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太和堂重修所需经费筹措、协调宗祠周边老房子拆迁补偿、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经费使用和管理监督等。

3月12日,理事会在广泛征求族亲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太和堂重建所需资金不按人丁摊派,只凭尊祖敬祖之意,自愿捐献,数额不限。同时,通过广告牌和手机微信发布《重建太和堂告全体族亲书》,鼓励族亲踊跃捐款,为太和堂重建尽孝心、添光彩。

3月16日,请名师占卜风水,确定宗祠基址。地仙在反复观察、测算、推究之后提议:祠不易址,规模可扩,座向依旧。根据地仙建议,结合塘西三房五屋现有人口二千有余的现实,以及以后发展需要,理事会坚定了祠不易址、座向依旧、面积伸展的重建方案。设计新祠为三进,长46米,宽12米,两进之间各扩展回廊一对,总建筑面积618平方。

然而,宗祠四周,全是族亲旧居,扩大如此之规模,族亲是否配合拆迁,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理事会经过反复调查,决定拆族亲旧居按杂房每平方米补助50元,正房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出乎意料的是,四周族亲密切配合,一致拥护理事会决定,不多索要钱物,不附加任何条件。孝心可鉴,精神可嘉。

4月3日,对旧太和堂和周边旧屋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保护太和堂有文物价值的物件,尽一切努力做到不损、不毁。共收藏木质雕刻36件,石雕柱座10座。以待太和堂重建竣工后,陈列于堂内,供后世瞻仰。

4月13日7时38分,举行动工典礼,燃爆之时,骤降大雨,乃吉祥之兆,寓我塘西习氏人丁兴旺,长发其祥。

工程实施过程中,理事会实行突出一个中心,坚持四轮驱动的管理模式。突出一个中心就是突出理事会对工程组织、指挥,实施具有高度的权威性。重大事项,必须经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所有支出必须经理事会集体审核通过。四轮驱动就是在理事会领导下,设四个工作组是材料采购组,由4人组成。负责询价问质,小组成员统一意见后,交理事会讨论通过,确保价真质优。二是实物验收组,由5人组成。负责现场清点材料数量和验收质量,三人以上同在验收单签字有效,确保实物无误。三是工程质量监督组,由3人组成。负责督促工程进度,及时验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四是财务管理,由3人组成。负责按规范的财务手续报支,并及时向全体族亲公布收支情况,接受族亲监督,确保财务透明无缺漏。理事会几个核心成员殚精竭虑,栉风沐雨,不计较个人得失,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工程稳步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12月12日,历时9个月,太和堂告竣功成。

至12月26日,先后接受族亲捐款约148万元。在所捐款项中,太和堂建设支出100万元;拆四周族亲旧房补助13万元,竣工庆典支出约25万元,余款10多万元。太和堂的成功重修,是全体族亲齐心协力的结果,更是族中贤达慷慨解攘、捐献重金、尊祖敬祖高尚风范的体现。他们是现代家族的楷模,他们的芳名将永载谱册,他们的精神将激励后人!

看宗祠新立,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展现辉煌;翘檐飞阁,气势轩昂;區联字画,蔚为壮观。丰富之文化内涵,彰我族中之气;列祖列宗主牌神坛安坐,佑我习氏后裔福祉绵长;炉鼎陈列,永燃后裔祭祖香烟;石狮堂前雄踞,护我习门吉瑞长存。

二十世裔孙瑞林定瑞撰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