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牛氏宗谱序(即前言)



荥阳牛氏宗谱序(即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个姓氏,牛姓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炎黄子孙,共同发展繁荣了伟大祖国,创造了灿烂文化。

牛姓的始祖是牛父。牛氏出自殷商子姓,是殷纣王庶兄微子之后裔。纣王荒淫无道,微子仁慈贤明,屡谏纣王不听,遂隐去。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宋国(今河南商丘)。宋武公(公元前七六五至七四七年在位)时,鄭瞒(当时的一个小国,又名长狄)侵宋,微子后裔司寇牛父,败狄于长丘(今河南封丘县南),获长狄缘斯,子孙便以牛父的牛字为氏,这就是牛姓的来源。牛氏家族源起河南商丘,秦汉以来著望于陇西地区(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州一带),目前遍布全国各地。

继世祖牛川是十八祖打锅牛氏的始祖。牛氏望族,源远流长,自周朝传至元朝末年,又分出了十八祖打锅牛氏这一支系。河南尉氏县人牛川,元进士,任山西洪洞县尹,并寄籍当地。生三子,即洪、神、超,三人又各生六子。元末,由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汜水县,初居牛口峪(今荣阳市高村乡牛口峪村)岭上,又迁十里亭牛占村(今荣阳市汜水镇十里堡村),后来因遭世之变,势不能聚,又虑将来不能相识,于是将所用铁锅砸成十八块,十八兄弟各执其一,作为日后相认之据,投亲赴友,迁往五省十八县,当时号为十八锅牛家,又称分锅牛家,从此,十八打锅牛氏族系产生。

明初,楷祖自济源回汜水,十八祖互通音信,约定每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到长兄楷祖居住地牛占村对锅片认亲,并唱戏起大会隆重纪念。因年远人众,对锅之事已停,但对锅台遗址和牛占村的寨门犹存,因对锅而起的物资交流盛会仍延续至今。

牛氏历代祖先为国家呕心沥血,具有丰功伟绩者代不乏人。如:战国时期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汉代护羌校尉牛邯、隋朝吏部尚书牛弘、唐朝宰相牛仙客、牛僧孺、后梁宰相牛存节、五代词人牛峤、宋代抗金英雄牛皋、清代武状元牛凤山、当代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等,或为文臣,或为武将,或吟诗作画,或发明创造……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祖国社会进步、经济建设、保卫国家疆域、发展科学技术、繁荣文化艺术等方面,起到了定的历史作用。

树有根,水有源,人类有祖先。溯本思源,为人子不知族谱,则忘祖先矣!荥阳牛氏,是楷祖长子祥公、次子林公二支(即原汜水县牛氏)和鹏祖四子得林公迁荥一支。原汜邑牛氏,五世祖海、泰、原公由十里亭牛占村迁居穆沟村,十二世祖讳应温由穆沟村迁居竹园村,十四世祖讳巨川由穆沟村迁居明月坡等,家族兴旺,子孙昌盛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家谱是乾隆九年(1744年)牛承德司训登封期间,根据“老家谱所载”修的,后经牛嵩山(1838年)、牛凤山(1852年)、牛瑄(1872年)、牛焕斗(1885年)重修,至今已115年。此间吾族人,有因天灾人祸逃荒各地的,也有因工作、求学、经商、办厂、从军、寻亲等迁居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为此,在这国泰民安之际,重修牛氏宗谱,追远报本,传播祖宗功德,续后世子孙的光辉,使牛氏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永放光芒!

家,国之本;家谱,家族之史。修家谱要探渊源、记祖德、树名人、续宗支、表世系,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可读性。使后人追宗认祖,缅怀祖先,感念親恩。这次我们是从六个方面着手:(一)追根溯源,弘扬牛氏历史文化。(二)按派、宗支和世系列名于谱;(三)妇女姓名和最后一世女孩入谱;(四)标明住址、迁往何处,好寻根谒祖;(五)注明职务,展牛氏光荣;(六)介绍名人,树立楷模;希望族人继承宗族美德,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敬老爱国,遵纪守法,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这次义务修谱,历时一年,三易其稿,印制成谱,得到了各地族人的关怀和支持,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调查访问,传递信息,在此表示感谢!但我们自感才疏学浅,错误难免,请族人指导。

川祖20世孙牛邦占 敬识

公元2001年1月1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