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氏族谱所载濮阳历史演变



朗氏族谱

朗氏族谱所载濮阳历史演变

濮阳县面积1382平方公里,989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耕地面积132.9万亩。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远古时期中原部落首领颛顼帝在此建都,史称帝丘。颛顼之后,帝喾继位,亦都帝丘。舜帝生于濮阳,长于濮阳,因此濮阳有“帝舜故里”之称。

夏朝,昆吾氏为夏伯,都帝丘,称昆吾国,禹和后启时于昆铸九鼎,后来被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神器。

汤灭夏建商,以帝丘为其陪都,殷商时期,其部族主要活动于今豫北、冀南和豫东一带,势力发展到东海之滨。

西周时期帝丘一带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封康叔于河、淇之问,建立卫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帝丘,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88年。

战国后期,原为西周大国的卫国,仅剩濮阳城(今濮阳县东)。

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东郡都治在濮阳县。公元前209年卫亡。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

魏晋南北朝370年间,军阀割据者,曾先后在濮阳地区称王道孤。这里的行政建制,朝立夕废,变化频繁,西晋时还曾建都濮阳。

隋朝,濮阳分昆吾县、澶渊县。唐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后置渲州,辖澶水。宋元时期称渲州俗称渲渊。金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县、清丰县。明清时期濮阳延称开州,辖清丰县、南乐县,先后属直隶和河北大名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开县,民国三年(1914年)复称濮阳县,一度归平原省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濮阳、尚和、昆吾三县合并,仍称濮阳县。

1952年12月,濮阳县属河南省濮阳专署。1954年9月,濮阳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安阳、新乡两专署合并,濮阳县属新乡专署。1962年,新乡、安阳两专署分设,濮阳县又归安阳专署。

1983年9月,濮阳市成立后,1984年2月,在原濮阳县基础上,成立濮阳市郊区。1987年6月,撒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至今。

(郎红岭收集整理)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