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续修冯氏族谱序(二)



湖南续修冯氏族谱序(二)

今夫国之有史,所以纪仁暴,载忠奸,而垂法戒。家之有谱,所以分昭穆①,辨尊卑,而昭孝敬,是国家原无二理,史谱本无殊途也。即如吾族自前人受姓以来,其间名德硕彦史不绝,书若弹铗②之冯欢,献策之冯亭,易老之冯唐,以及方略学画图,名高大树逸才,推旷世赋拟凌云,指不胜屈。但是虽名标青史邈矣,无傅不敢妄系,独至前明时,有鼻祖得甫公,生玉、悦二祖,由汶入渠,为靖郡之落诞祖焉。厥后子孙繁衍,星散不一,若者卜居③夏乡,若者迁居赤田,若者移徒东冲、三田乡,族繁难以备述。其祖宗之生殁葬所,旧谱已详,何复赘为不知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况乎越一时有一时之派别,历一代有一代之支分,倘仍循途守辙,依样葫芦,则前人虽有家乘,堪寻后辈,章无族谱可考,不几数典而忘祖乎?且昔人云:“三世不修谓之不孝”。吾族谱牒自道光辛丑岁至今60余年,以其数则过矣,以其考之则可也,曷④其奈何弗修哉?幸有族祖道理、道学公等创首修谱,则敦宗者在此,睦族也亦在此,未始非祖宗之灵有以致之也。嘱余作总管,余不敏,曷能当此重任,辞不获已,权且略理其事,凡谱中所载,率由老谱规模,不敢作聪明以乱旧章,虽数而朗烈眉,即百代亦了如指掌,特功程浩繁,越数月而谱始成,自今以往,愿后之孝子慈孙,相守勿替,庶斯谱之不朽云。

宜统元年已丑岁孟夏月谷旦

十八代孙监生敬堂氏明钦敬撰

冯氏族谱

(注释)

①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法次序。②弹铗:“弹”指生穷困,求助于人。③卜居:择地居住。④曷:何,怎么能。疑问代词。

(译文)

现在国家有历史,是用来记仁政暴政,记载忠臣奸臣,让法纪警示后人。家族有谱牒,是用记录本族古代宗法制度、宗庙秩序,分辨尊卑长幼而显扬孝顺之道,这是国与家原本就没有这两用途与史、谱本来就没有其他特殊的用途一样。这如同我们房族自从前人接受姓氏以来,其中,有名望、品德高尚和有才德的人大有人在,诸如冯欢、冯亭、冯唐以那些善于计谋策划、有超凡才能的人,其是屈指难数。但是,他们的事迹只能记录于过去的史书,一些没有记载的我们也不敢妄加联系。

唯独到明朝时,我们鼻祖得甫公生了玉、悦二公,由山西汶水迁到靖州渠阳,才成为靖州的始祖啊!到后来子孙不断繁衍,分散居住,如有的住夏乡,有的迁居赤田,有的迁移至东冲三田乡。对房族繁衍的情况难以一下子说清楚,对于祖宗的生死以安葬的处所,旧谱已有详细记载,因此,没有必要再一一阐述了。更何况超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派别,经历一代有一代的支分,假若再按照旧有规矩依样画葫芦。但是,对后人的情况如无记载,没有族谱可考,这不等于把祖宗都忘掉了吗?何况古人说:“三代不续修谱牒叫做不孝。”我们的族谱从道光辛丑年修了到现在已60多年了,按上述年限计算早就超过三代了,我们怎能再托延修谱的事呢?幸亏有族祖道理和道学公等开创了首次修谱的先河,祖辈的在天之灵敦促我们的续修工作。在这次续修中嘱咐我任总管,我没有什么能力,怎能承担这一重任!想推辞又推辞不掉只好暂时担当这一任务。凡是这次谱中所记载的,全按原谱的规模,不敢自作聪明改变旧谱中的规定,即使房族众多,但记得清清楚楚,到百代之后,也会了如指掌。由于续修工程浩大繁重,历时数月才完成任务,将谱修成。愿后世孝子贤孙相互遵循这些规定,使我们的谱牒永垂不朽!

写于宣统元年已酉年孟夏月吉日

十八代孙监生敬堂氏明钦敬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